“问题连续体”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谢俊敏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作者:谢俊敏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问题连续体”被推广到课堂教学当中,随着教学不断完善,“问题连续体”暴露出一些问题,并不完全适用于课堂教学。目前“问题连续体”得到了改善与创新,实质上是运用整体性原理启发学生片段化思维,从而对整体进行完善与感知。现阶段的“问题连续体”有着较好的课堂效果,能够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更加高效。本篇文章揭示“问题连续体”的发展情况,并陈述“问题连续体”模式在高中历

谢俊敏     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云南省  昆明市  652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问题连续体”被推广到课堂教学当中,随着教学不断完善,“问题连续体”暴露出一些问题,并不完全适用于课堂教学。目前“问题连续体”得到了改善与创新,实质上是运用整体性原理启发学生片段化思维,从而对整体进行完善与感知。现阶段的“问题连续体”有着较好的课堂效果,能够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更加高效。本篇文章揭示“问题连续体”的发展情况,并陈述“问题连续体”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连续体;应用;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244-01

         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合理运用“问题连续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创造良好的解题氛围,教师通过“连续性”的问学生历史问题,使学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历史问题上,“连续性”回答教师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得到充分的锻炼,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有些很大的帮助。“问题连续体”模式运用好之后,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使学生对历史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历史的教学往往是对课本的认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死记硬背,学生缺乏思考历史本质的行为,忽略了历史事件的本身意义。
         一、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没有充分开发学生思维
         目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督促学生学习是关键,但是有时候学生的学习不仅要从一个方面出发,我们应该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现代中国的高中教学制度和模式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成绩,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分数,在学生的脑子里,分数就代表了一切,只要能考出一个高的分数,其他的就无所谓。这种现象在高三的学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将近高考的时候,有些学生和学生的父母竟会去网上买一些药,说什么有神器的功能,吃完后就能考一个高分,这是多么荒诞的逻辑。这就是我国教学制度的缺陷,一味的注重应试考试,却忘记了去发展,去开发学生的思维,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2.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不灵活
         现阶段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还是以往的按照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一点去讲,学生去了解历史只有从书本上去一点一点的去看,去背,没有进一步的去了解历史事件更深一步发生的原因,因为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历史事件表面,没有具体发生的原因,也就没有深刻去体会历史人物内心真实的写照,这也就导致了现代青少年无法去理解,无法去体谅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用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去体验历史事件。



         二、“问题连续体”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具体应用
         1.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去设计教学问题
         “问题连续体”的本质就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思维逻辑。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结合,提出的问题符合实际。此外,教师需要观察与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的高低,根据学生的状况来制定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评价标准,并适当的增加问题的难度。高考的出题模式不同,往往需要在书本的基础上加入对问题深刻的见解,只回答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增加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提早适应高考的模式。
         2.利用历史情景来设计历史问题
         高中的历史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点的积累,而需要加入自己的看法,客观主观相结合,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历史交流也比较少,很少有人将历史作为爱好去了解。高中历史知识点较多,较难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历史情景去设计教学问题,教师将历史事件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营造出历史氛围,有助于学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去接纳去学习。高考中曾考到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的辨析,如果在课堂上只靠教师传授知识点,很难记住,如果教室能够为学生设计历史情景便能够使学生很快的记住两者的区别。
         3.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去设计历史问题
         不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类型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在以后的高考中能够轻松应对不同问题,教师应该利用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总结高考中的难点、易考点,并从不同的角度来问学生,使学生在有许多干扰素材的影响下,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在高考的过程中能够顺利解决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交流不同的想法,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答案与思维。
         4.合理把握问题的形式,使历史问题变得有趣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记知识点很困难,年份事件很容易弄混,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连续体”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教师可以将相似问题或者相似答案的问题进行提问,是学生明白,把握问题的真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理解记忆。或者教师可以留下作业,让学生去找答案,找答案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更容易记住知识点,学生在自主查询两个问题的区别时,也是加深理解的时候。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我国高中的教育模式中,我们不应该继续去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去尝试着换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而且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去掌握我们高中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说完全去抛弃现在的教学模式,而是进一步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稍微改变一下,因为现在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点优点也没有,我们应该改变现在的缺点,进一步发展优点。
参考文献
[1]朱琳.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32-133.
[2]王姗姗.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9(07):26-27.
[3]李德鹏.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探讨[J/OL].学周刊,2019(16):67[2019-08-26].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56.
[4]黄楚玲.“问题连续体”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4):139-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