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制造业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苦大的作用。在现今,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如竞争力不足,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等。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而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也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制造业生产环节的分化与重组,结合我省制造业行业结构的特点研究制造业服务化的模式,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制造业企业技术水平、参与价值链分工环节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设计出相应的制造业服务化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山西省,互联网
1.相关研究
关与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研究,我国国内学者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服务化模式选择,从区域性方面研究当地制造业服务化路径或者从具体行业进行研究。简兆权和伍卓深(2011)基于微笑曲线,以全球价值链为研究对象,指出不同的制造业可以依循下游产业链服务化、上游产业链服务化、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和完全去制造化四条路径实现服务化。林风霞,刘仁庆(2017)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六种典型模式,分别为个性化定制模式、研发设计服务化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模式以及信息增值服务模式。
本文以相关制造业服务化路径研究为借鉴,结合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出山西省制造业服务化路径。
2山西省制造业服务化现状
作为全国重要资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山西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建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对资源的依赖加深,以及煤炭资源地位的下降,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开始遇到了问题,发展变慢,依靠煤炭所建立的工业体系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
山西省GDP在近十年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在2013年到2015年受到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煤炭价格下跌的硬性,增势明显停止。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较为稳定,稳步增长中。第二产业在2007年到2012波动增长,从2012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在2014年时被第三产业所超过比重由2007年的57%降到2014年的49%,再降到2016年的38%,说明山西省的产业机构调整初见成效。第三产业则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2014年超过第二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37%伤到了2016年的55%。
虽然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第二产业比重依然很大,且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三产业疲软,带动经济发展与就业能力不足。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在2017年就业人数仅为170万人,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不到一半,在山西省全部就业人数中为17%左右。在服务业方面,就业人数仅为山西省全部就业人数10%左右,说明山西省制造业与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增加值方面,制造业也远远落后与采矿业,增加值最大的几个行业也是与煤炭有关的行业。
3.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选择
(一)“互联网+工业”促进制造业全面升级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活动与价值创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塑了价值链。作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道路,互联网下的制造业服务化是一条重要的路径。“互联网+”行动经协同制造作为重点,明确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和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将惠安网看做一种战略资源,将制造业由工业信息时代的“制造+服务”转向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服务和制造的深度融合。
因此,本文将从互联网视角下,提出山西省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
通过互联网,制造业可以改变传统的研发模式,由传统的企业内部设计研发或者单一的合作,转向经由互联网实现的外向合作研发。通过互联网做建立的平台,制造企业可以与各种消费群体建立联系,使这些消费者或需求方参与到研发设计中来,提供思路,满足一些特殊需求。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资源共享,研发协助或共同开发等平台,研发出新的产品和提出新的设计。使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连接在一起,共同创新,使研发设计具备新的活力。
在企业的制造环节,经由互联网也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互联网+”下可以有效的改善原料采购模式,提高效率。企业可以及时准确的将自己对原材料的需求传递给供货方,供货方也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企业,同时企业也可以接猝倒更多的供货商,增加选择余地,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互联网优势添加到制造业的产品生产中提高其使用性能、增强产品服务的智能化程度,实现由机械制造产品向智能化制造业生产性产品服务的转变,从而增加产品的功能,是产品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除此以外,“互联网+”能够是制造业更好的服务化,通过生产性产品服务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互联网下的制造业服务化提升企业的价值链地位,向中上游提升,获取更多的利益。
通过互联网,制造业企业的营销及服务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实现定制化服务化。企业可以依靠大数据、信息设备和电子商务平台等,经由互联网,与广大的消费者沟通,分析消费者对制造产品的需求,整理分析后对客户做出专门的服务制造,提供特制的产品。同时可以经由互联网提供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产品进行维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山西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可以连接南北,沟通中西。通过互联网,山西省的制造企业可以将产品卖到中国的各个地区,并依据地理优势为止提供多样且全面的售后服务;同时,可以吸收各地的信息与需求,在山西完成整合。此外,百度、华为等信息技术企业先后与山西省合作,在山西建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这为制造企业更好的获取信息、进行分析,随之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基础。
(三)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
依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高度发展之后,逐步实现了服务化,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山西省制造业则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因此,并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依靠制造业企业自升级类实现服务化,而是要提升产业链地位,进行研发设计,提供服务。因此山西省制造业服务化可以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一方面提升制造业层次,加大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
因此,山西省制造业应当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现代服务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应当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作为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内容,因此,该行业的发展可以帮助制造业的发展。为此,要通过制定规划,安排专项资金,设立典型企业与示范区等方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参考文献:
1.肖挺, 聂群华, 刘华. 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 J].科学学 与科学技术管理, 2 01 4( 4): 1 5 4—1 6 2.
2.朱永跃, 马志强 , 唐青, 等.国内外制造业服务化研究 述评——基于文献 计量分析 [J].预测,2 01 3(5): 75—80.
3.周大鹏. 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J] .世界 经济研究 , 201 3( 9): 1 7—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