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8年2月-20119年11月我院儿科所接收的患儿100例,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与对比组5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4.00%)明显要低于对比组(18.00%),P<0.05;研究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等评分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细节管理;小儿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儿童因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较弱,容易患病,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医疗事业是随着更好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渐严格起来,尤其是儿科护理,服务人群基数大,且患儿年龄小,存在不易配合等问题[1]。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19年11月我院儿科所接收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19年11月我院儿科所接收的10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与对比组50例,研究组男性患儿有29例,女性患儿有21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岁,平均年龄( 5.65±1.63)岁;对比组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岁,平均年龄(5.84±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可比,P>0.05。
1.2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管理,包括对患儿开展评价,以此制定护理计划,在易发生事故的地方贴上标语,做好提示,积极进行疾病预防工作,对医用器械进行消毒处理,指导患者认真洗手,防止感染。
研究组实施细节管理,包括:①安全管理意识:以患儿是实际情况为重点,制定相对性的细节管理计划,提高管理人员的认知度,并培养护理人员对风险事故的明锐度;②加强培训: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巩固与强化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处理危险事故的能力以及排除危险因素的能力,能够准确评估患儿病情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制定出安全的措施以及预案;③跌倒防范:患儿活动中心应该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看护,防止患儿跌倒摔伤,并对家属以及患儿开展健康教育,为且详细介绍防范措施,提高家属以及患儿的安全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尽量满足患儿的要求,并在床边安装护栏,以免患儿坠床[2]。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跌倒、坠床、烫伤等。(2)采用简易版生活质量评估表(SF-36)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等,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21.0版本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以(n%)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用()来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4.00%)明显要低于对比组(18.00%),P<0.05,见表1。

3.结论
医院儿科所接收的患者皆为年纪小,自身免疫力不强,抵抗力弱的患儿,并且患儿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多数患儿的表达能力低下,且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其中,跌倒、坠床、烫伤是最为常见的,近年来,儿科风险事件的护理受到了重视,对细节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不良事件发生[3]。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4.00%)明显要低于对比组(18.00%),P<0.05;研究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等评分皆高于对比组,P<0.05。结果表明,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显著,其原因为,细节护理主要针对患儿的情况,以患儿为中心来制定护理措施,同时加强与家属沟通,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并针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故,在床边设置护栏,易跌倒出张贴提示等,将外在风险因素排除。
综上所述,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纯,张超斌. 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2):188-190.
[2]唐文秀.儿科护理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策略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1):104-106.
[3]唐静. 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