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在逐渐增加,城市内的建筑物也越来越多。道路给排水系统是城市的供给系统和消化系统,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们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到市政排水设计中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本文分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意义
1.1海绵城市理念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 利用率。通过改进城市的排水系统,对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增加城市的防洪能力,有效地避免了因为长时间大雨导致的大面积城市积水现象,对雨水进行存储和使用,达到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1.2海绵城市理念改善了城市的环境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升高,城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的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是每一个公民和国家有关部门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的污染问题,保护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未来的城市建设必然会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所以海绵城市理念的大有可为。
2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2.1绿化带
市政道路建设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对雨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做好雨水收集和减少内涝问题,需要在市政道路建设时明确绿化带的规划问题,在路面进行铺设和地面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地面上的雨水可以得到了很好的收集。通常情况下,就需要确立好绿化带的设计高度,绿化带自身的设计高度要比路面低15mm左右,这样就可以让雨水均匀的分布在路面的两侧,并且做好路面雨水的过滤处理。在路面周边设置专门的间距的过滤网,可以将雨水渗入地下进行过滤处理。在绿化带设计的过程中,铺设渗透管,这样可以达到雨水的循环利用,有效完成地下水的补给,将雨水部渗入绿化带中,结合具体的绿化带现场结构和特征作出设计的方案。
2.2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道路设置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路面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路面路肩边沟的部分的设计。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运用和具体的配比。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材料运用的过程中,会选择一些具有透气性、透水性的材料,混凝土的材料不仅要美观,同时也要具有实用性,以便于起到对于雨水的净化和作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市政道路铺设中需要配备专门的植草沟技术,在道路周边进行播种,这样可以有效促进雨水的回收、应用效率。附属设施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排水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的透水装置设置在附属设施周边,可以建立平原石和绿源石作为排水设计的渗透设施部分。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布置,可以在阴雨天气有效地促使雨水渗透进不同性质的土壤和沙石中,满足雨水的渗透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雨水及时流入绿化带,或者是比地表低一些的地方,减少城镇中存在的内涝灾害。
2.3与城市绿地的衔接
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促使整个城市更好的发展,要适当运用渗透技术来确保雨水的渗透作用。同时,对于植被的缓冲带也要下设相应的绿地形式,建设专门的植草沟渗透式渠道。结合城市环境的不同,要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相应的回收,对路面的雨水做好必要的循环处理,合理地安排排水管道及排水设施。对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以将雨水排入指定地点,再通过循环设计减少雨水流入所带来的污染[1]。在城市道路周边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建设一些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这样可以有效地起到对绿化设施建设的浇灌作用,减少雨水的渗漏。
2.4综合规划建设科学的排水体系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在城市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海绵城市的理论,科学性地规划和排列。在城市内部基础处理的过程中,要脱离绿化带、人行道的排水功能进行及时的整合,结合道路范围内的雨水冲击,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供给,并且详细的规划布局,完善排水系统基础设施。
2.5人行道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融入海绵设计理念。传统的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一些不够透明的路面材料,这就很容易在阴雨天气造成了地面湿滑现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需要对城市内部的防水层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后期性较好的材料,确保在下雨时,水流可以汇聚在地下,不会造成雨水的堆积,引发城市内涝问题[2]。另外,在人行道的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人行道运行的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城市内部的水资源的供给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出城市基层建设的位置及给排水管道,确定好城市建设是地面的坡度和宽度,以及基本的给排水设施的建设。
2.6车行道
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是非透水性的路面施工。容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甚至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影响地下水自身的供给。在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路面的渗透水性能的设计,有效对车行道水流量进行引流。如果阴雨天城市路面积水无法疏通的话,就会造成车辆的拥堵和堵塞,不利于人们的出行[3]。在车行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例如沥青混凝土材料,有效防止地上水的流量,尽可能将地上水的流量补给给地下水。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在车行道的周边设置专门的绿化带,通过设置相应坡度的路面,确保水源可以及时地流入到绿化带中,既实现了绿化带雨水的灌溉,同时也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结合坡度可以设置相应的斜度完成,城市周边市政道路给排水方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选择较好的透水材料,路面的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路面铺设时存在1%~1.5%横坡,这样雨水在经过就可以直接引流到绿化带中。
2.7路基的排水设计
在市政工程的道路路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一定要采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来保证公路路基的透水性,加强公路路基的排水功能,避免在降雨量过大的时候公路的积水不能及时的排除,影响城市公路的使用,给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较大的困扰,可以选用填补技术对城市公路路基进行处理,采用透水性强、性能良好的材料对城市公路路基进行填补[4]。在路基建设完成后,一定要注意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采用夯实和碾压等手段对路基进行处理,是城市公路路基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增加透水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理念是结合现代城市的建设需求而提出来的,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的方案,针对城市基本的现状和城市排水的需求。利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对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案,有效地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城市自身的建设,减少雨水天气中城市内涝灾害,完善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钦鑫.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8):119-120.
[2]刘国良.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25(05):115-116.
[3]张富敏,王卓诚.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66-267.
[4]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