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常 鑫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常 鑫
[导读] 探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
    常 鑫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意外事件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总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患者(37.5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79.1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呼吸科;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引言
  在临床医学领域,护理风险多用于指代患者、驾驶及医院工作人员之间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处理的过程。医院呼吸危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多为重症肺炎患者、重症哮喘患者等具有生命危险的为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以此类患者为例,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2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平均(55.1±3.3)岁;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29~74岁,平均(52.2±2.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风险管理团队的建立
  在呼吸科,需要针对危重症患者的病症和实际需求,成立风险管理团队,队长应由医院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组员主要由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护理人员担任,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进行相关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并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小队,对护理的实际状况进行监管监察,若是护理中存在不足或者未按照相关风险管理计划落实的,应及时予以惩处,定期于呼吸科内开设呼吸,针对危重症的护理情况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探究,对可能发胀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思考,以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
  1.2.2合理制定护理风险管理预案
  护理风险小组需要对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风险的护理方案进行反复研究,以此合理进行风险管理规划的制定,相关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护理水平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组织全体队员参与护理工作会议,以保证护理计划能够被顺利实施。
  1.2.3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
  相关人员需要对护理风险小组成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培训,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内容的教学,需要对各种护理技巧进行重点教授,根据护理小队成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培训,并以等级划分的制度进行培训,需要以资历高的专业护理人员和相关医疗设备熟练的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方案的教授。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重点教授,需要进行抢救药物使用方法和医疗设备的应用技能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技巧,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1.2.4治疗期间的护理风险管理
  由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年龄大都比较大,所以一旦患者活动过度后极可能出现呼吸不畅,气息急促的症状,这将给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反应,削弱患者的机体功能,这就极易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带来极大的影响,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重视对医院基础环境的清理,保证患者居住的病房和厕所环境清新,保证地面的干燥程度,减少危重症患者活动时可能出现摔倒的可能性,在患者有外出欲望时,护理小队成员需要陪同患者,以此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时,应保证患者的饮食清淡程度,杜绝患者食用辛辣或者刺激性的食物,对患者吸烟和饮酒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减少室内的飞尘和病菌。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行严格的观察,对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的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对患者的痰液状态进行观察,若是患者出现了嗜睡或者反映迟缓、精神不振,应加强对患者的看护。
  1.2.5 病情好转后的风险护理
  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症会有所好转,那么护理人员应及时改变风险护理措施,首先,需要加强进行体制训练,让患者及时进行有氧训练,加强户外活动,让患者在活动中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摄入,强健身体,提高患者免疫力。若是患者存在吸烟和饮酒习惯,在病症好转后,患者可能会吸烟和饮酒,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弊端进行耐心教授,帮助患者改善不良习惯,以此保证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叮嘱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减少感冒的可能性。
  1.2.6 心理干预
  负面的心理情绪极易导致患者放弃治疗,发生危险,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大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让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积极配合进行治疗,减少患者焦虑不安、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状态,提高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并计算总发生率。(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采取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分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0分表示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意外事件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总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患者(37.5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受环境问题及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特点。在呼吸为重症患者护理期间,护理安全问题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预防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的结合,可以让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化、全面化与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就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的应用,也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升。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应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处置预案,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顾建华,蔡晓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19.
  [2]程玉琴.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0):134.
  [3]陈小青.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9):88-89.
  [4]王晓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3):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