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其是3个月~2岁以内的幼儿较为多见。能够导致幼儿出现这种疾病的原因有许多种,例如,用药不及时、营养不良、肺组织扩张受限等,都有可能提升幼儿患有肺炎的风险。除此之外,导致幼儿患上肺炎最常见的一点原因就是由于季节变化,使幼儿患上感冒。而感冒后损害气管、支气管直达肺部组织,很可能使幼儿患上肺炎。在婴幼儿阶段,由于肺组织弹力差,肺泡数量少,而且器官组织血循环非常丰富,因为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这种疾病在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发生率较高,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一种常见原因。但是由于小儿肺炎与普通感冒的症状极为相似,因此许多家长常常会由于误以为是感冒,而延误了治疗时间,因此也要注意区分。
一、如何区分肺炎和普通感冒?
1.体温情况
首先,肺炎和感冒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烧,那么如何进行区分呢?因感冒而导致的发烧,一般体温都会维持在38℃左右,肛门温度则会稍高一些,约比体温高0.5℃。但是由于肺炎引起的体温升高,在短时间内就能升到38℃以上,39℃、40℃都有可能。肺炎导致的体温升高,往往通过服用退烧药是可以降低的,但是在短时间内还会迅速回升。因此,如果宝宝的体温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并且有反复发热的趋势,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肺炎。
2.咳嗽情况
除了发热之外,咳嗽也是感冒和肺炎都会出现的一个症状常见症状。一般情况下,由于感冒而引起的咳嗽通常症状较为轻微,而且咳出的痰液也相对较少,不会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肺炎所导致的咳嗽与感冒引起的咳嗽相比,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剧烈。患儿通常会出现频繁剧烈的咳嗽,并且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的症状。因此,一旦宝宝出现剧烈咳嗽,并且呼吸困难等情况,也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
3.精神状态
在患上感冒时,宝宝的精神状态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有一些感冒常见的咳嗽症状外,与平时精神状态不会有过多差别。但是,如果宝宝患上肺炎,常常会出现精神委靡的情况。例如白天嗜睡、不爱活动,夜晚睡觉不踏实等情况。
二、如何预防宝宝肺炎?
1.宝宝患上肺炎这种疾病,通常与自身抵抗力低下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多进行户外活动,提升自身的抵抗能力。避免一些温度上的波动,使宝宝感染一些病毒和细菌,进而引发相关疾病。
2.除了要多进行户外活动之外,在饮食上也要做到营养均衡、丰富。例如可以多食用瘦肉、鱼肉、豆腐等高蛋白质的食物,给宝宝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机体免疫机能的提升。同时,营养的搭配也非常重要,一些宝宝很可能会有挑食的习惯,这很可能会使其发生钙、锌缺乏的现象,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也要注意多让宝宝喝牛奶,多食用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各种维生素的补充,给幼儿免疫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
3.平时也要多注意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流通,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细菌的密度。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行适当的消毒。同时也要注意温度变化,适当的给宝宝增减衣物。此外也要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避免由于接触呼吸道感染的人群,而导致宝宝被感染。
4.由于感冒与肺炎的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很可能会耽误治疗。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多加注意,一旦宝宝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剧烈、精神委靡等现象,很有可能预示着肺炎的发生。一定要及时就医,病情出现好转时,不要立刻停止治疗,以免使宝宝的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
结束语
有上述内容可以知道,小儿肺炎如果不能及时医治,很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使幼儿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区分。虽然肺炎与感冒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宝宝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剧烈、精神不佳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也要多注意预防,通过户外活动和饮食调节来提升宝宝的抵抗能力,并对环境卫生进行清洁。发现有肺炎的征兆,一定要及时医治,病情出现轻微好转,不要立刻停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或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