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王花
[导读] 疼痛是创伤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王花
  (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榆林 718000)
  摘要:疼痛是创伤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术后疼痛若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情绪,还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创伤骨科手术术后疼痛是人体修复受损组织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患者不必太过担心。但是,疼痛也会对患者的心情、睡眠、饮食和康复造成影响,增大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前言:通常,手术为创伤骨科治疗患者的主要方式,而术后不适症状中最常见的即为疼痛,疼痛程度严重情况下,不仅会明显增加患者术后的痛苦程度,且会导致无法及时地开展患肢功能锻炼,影响术后康复效果。目前,疼痛已经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也十分重视手术患者疼痛的缓解,不过常规护理所能起到的缓解疼痛作用有限,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指出,将护理干预应用到创伤骨科手术患者中后,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因此,本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患者时,即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的患者400例,231例男性,179例女性;年龄27-79岁,平均(39.23±4.5)岁;脊柱骨折100例,下肢骨折146例,上肢骨折154例,;骨折原因:平地摔伤60例,交通伤166例,高处坠落伤80例,重物砸伤94例。纳入标准:(1)具备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2)患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B组疼痛护理按照常规方法开展,在患者主诉疼痛时遵照医嘱应用相应的镇痛药物。A组疼痛护理应用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评估疼痛程度
  首次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2h内开展,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数字评定量表结合后形成的“疼痛评估尺”为主要的评估工具,评估分值不足3分时,日后的疼痛评估每天9:00进行。手术治疗完成后,利用护理记录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间隔时间依据患者麻醉方式确定,全身麻醉评估间隔时间1h,硬膜外麻醉评估间隔时间4h,蛛网膜下腔麻醉评估间隔时间为6h,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评估间隔时间8h,评估分数超过5分情况下,要立即向医生报告,实施相应的镇痛处理,处理后评估再开展1次,之后间隔4h评估1次。
  1.2.2实施疼痛干预
  (1)非药物干预措施:第一,环境护理:于整洁、舒适的病床上安置患者,病房定时通风,温度及湿度合理控制,尽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环境导致疼痛加重,促进患者紧张心理消除,缓解疼痛;第二,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疼痛教育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首先,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认知程度,在术后详细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改变患者对疼痛的错误认识。当患者疼痛程度较大时,可以遵照医嘱为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并向患者详细解释镇痛药物的服用方法,以免患者担心,另外,及时使用镇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更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第三,体位护理:骨折初期通常伴有明显的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此时,制动应合理开展,使疼痛减轻,并将局部软组织损伤降低,肿胀患肢抬高,维持在外展中立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以能消肿止痛,另外,手术完成后,也应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使术后疼痛缓解;第四,热敷、冰敷可适当应用,也可使患者疼痛减轻;第五,音乐疗法:术后,可将合适的音乐播放给患者,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稳定血压,转移患者注意力,使痛感减轻。
  (2)药物干预措施:术后,疼痛高发时间段为7d内,此期间内,除非药物干预措施外,应在疼痛严重时及时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应用前,将止痛药物应用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并让患者了解到不可盲目使用止痛药,获取患者同意后,依据疼痛评分选择相应的止痛药物,如疼痛评分不足3分,可采用弱阿片类药物、非固醇类抗炎药,但疼痛评分超过7分后,止痛药应选择非固醇类抗炎药和强阿片类药物。
  1.2.3健康教育
  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即可有计划地实施健康宣教,将与疼痛相关的知识系统地讲解给患者及家属,如疼痛产生原因、干预疼痛的方法、止痛药的作用、止痛药对切口愈合有无影响等,促进患者及家属逐渐地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提高疼痛干预效果。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工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数越低,疼痛越轻;患者出院前,调查其对护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2结果
  2.1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见表1。
  
  3讨论
  创伤骨科术后,消除麻醉药效时就会出现疼痛,通常,最大程度出现在术后2-3d,引发疼痛的原因包含手术、原有创伤等,术后疼痛剧烈情况下,恶心、呕吐等症状会出现,使患者术后康复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再加上人们逐渐升高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创伤骨科护士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即为开展有效的术后疼痛干预。创伤骨科将护理干预应用到手术患者疼痛护理中后,疼痛评估从患者入院开始,定期进行,并依据评估分数实施具体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疼痛,与此同时,术后疼痛干预采取非药物与药物结合的方式,可使止痛药物的用量减少,并能最大限度的减轻疼痛,获得理想的疼痛干预效果,促进患者术后良好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估结果均显著低于B组,而护理满意率则明显高于B组,说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竺静,赵劲松,励莲.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8):990-991.
  [2] 黄榆淇,朱细妹,陈思平.浅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1):159-160.
  [3] 周新玲,热比亚姆·马尼苏.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作用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3):242,248.
  [4] 徐全.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5,5(32):303-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