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吴若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吴若晨
[导读]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审美能力是促进小学阶段的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的教育界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

瑞安市塘下镇海安学校  吴若晨
 
摘要: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审美能力是促进小学阶段的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的教育界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小学美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使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是当前教育事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能力;重要性;培养方法
        小学生对现在的世界有着美的认识和感受,他们没有被世俗蒙蔽双眼。因此,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跟随学生内心的想法让他们继续发现美,延续美。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画笔盒上的卡通娃娃,或只是单调画着太阳、星星、月亮。有时候学生会想,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而草地非得是绿色的,不能让二者换一下颜色吗?也有其他的,为什么月亮是弯的,而太阳却是圆的。这样类似的发问,教师不应该否认学生的想法,而应该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
        2.可以让学生对生活有更美好的追求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不应仅仅局限于陶冶情操,更可以丰富学生对美的追求。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不断让学生形成对美的意识,对自己身边的事有更深刻的了解。审美的培养,让学生更适应现在的生活节奏,增强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姿态,端正学生对美的态度,为学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做铺垫。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1.听歌作画,培养学生想象力
        课堂上,不仅仅是单纯画画,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唯有让他们沉浸在歌曲当中,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好好体会。一首歌曲的背后,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例如,学生听了《校园的早晨》后,每个学生捕捉到的事物不同,可能有些学生会画出小朋友沿着小路,迈着轻快的步伐去学校;也有学生会画出小朋友靠在学校的树下学习,太阳公公与他为伴;也可能有另一种情况,许多小朋友在大树底下做游戏,不亦乐乎。



        2.图片上色,发现不一样的美
        美术注重颜色搭配问题,学生内心的单纯和成人内心的复杂形成反差,因此对于不同的事物,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只有投入到美术中,才能体会到美术中的美。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人们普遍认为,树叶涂成绿色,草地也是绿色,云朵是白色……而学生不一定这么认为,白云万一倒映着草地的绿色,草地上泛着淡淡的五颜六色,那是彩虹的颜色,天空中的某一处不再是蓝色,有一丝丝的黄光,那是从远处飘来的气球的颜色。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来想想这个世界。
        3.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情谊
        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对美术课堂更加感兴趣。学生听到上美术课,总是很开心的样子,所以,教师应该让孩子在美术课上释放天性,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否认学生的绘画,而是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有创造性的绘图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谊。
        4.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面对不了解周围环境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去看看学校以外的东西,让他们对世界有不一样的看法,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在野外,同学们亲身感受大自然,发现不一样的美。教师将美术课堂搬出教室,走向自然,感受自然的奇妙和绚丽,学生可以感受到,原来马路不都是柏油马路,也有路边散发香味、开满鲜花的羊肠小路,现在田野也有微风吹过脸颊的温柔,也有雨水滴下的轻快。教师要让他们在美术绘画中亲身感受,而不再是校园的一角,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开展绘画成果展览
        绘画成果展览不仅让学生自己参加,同时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观孩子的画展,可以更好地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然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以展览出名人的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图》,让学生学习到作品中线条、图形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虽然是一次简单的作品展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生懵懵懂懂,单纯善良的天性,总能发现我们未曾发现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笔将这种美画出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让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陶冶情操。从美术中发现不一样的美,教师担当这些美的传播者,然后指引学生,向着美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燕有培.欣赏课,培养审美能力的“快车道”——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7(3).
[2]赵丽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
[3]连丽惠.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