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途径探索 李晓东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李晓东
[导读] 体育不仅可以强健人的体魄,也能涵养人的美德。在现代化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应当立足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中学  李晓东

摘 要:体育不仅可以强健人的体魄,也能涵养人的美德。在现代化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应当立足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本文主要从“引入能让学生亲身实践、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体育游戏”等三大层面,详细阐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团队合作;探索
        科学的体育教育不仅需要进行体育技能教学,而且也应当适当渗入精神层面的教育。而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其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尚不具备。面对这样的现状,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为重要目标,引入能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体育游戏,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述团队合作的故事,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本文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1引入能让学生亲身实践、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体育游戏
        有趣的东西永远是最吸引人的东西,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体育本来就是一门“动”着的学科,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应当从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方向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插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团结意义的趣味游戏,从而寓教于乐,既保证体育教学的严肃性与教育性,又不失其趣味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对体育课的热爱与兴趣。在热情的支持下孩子们便能够在其驱动下紧密合作,共同达成既定的游戏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锻炼团结合作的能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体育课来说,教师课前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堂课的成败。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前带领学生玩一些需要他们共同合作的趣味小游戏。
        例如,“双人单脚跳”游戏,教师就可以在教会大家“单脚跳”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团结合作,完成相关动作,从而帮助其在合作过程中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团结合作的内涵。首先,教师需要示范一遍标准的动作,并带领同学们一起做一遍,此时他们基本已经了解了这些动作是在干什么;接着,教师就可以挑选两位体育基础较好的同学,走到台前为大家做示范,教师亲自动手用红绳子将A同学的左脚和B 同学的右脚绑在一起,然后两位同学使用被绑着的这条腿共同进行跳动。示范完毕之后,其他同学以两人为单位依次进行练习。在游戏过程中,由于两个人的一条腿被绳子绑在一起,因此他们必须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游戏。而在这样的游戏里,孩子们一定能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团队合作。除此之外,为了丰富游戏的形式,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大家观察动物是怎么跳的,以两人为单位进行模仿。可以想象,在大家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动作时,欢笑声一定是充满着整个课堂。
        一方面,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质、反应能力、观察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亲身实践中深刻的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不仅能从中学到体育方面的技能与知识,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和价值观方面的财富,提升其综合素质。
        2创设符合初中学生心理、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教学情境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产生亲切感,对平铺直叙、充满说教味道的理论和教学缺乏兴趣。基于此,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就应当以此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发展方向为依据,创设趣味十足、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又能有效培养其团结合作能力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孩子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武术中的“徒手拳术组合”时,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一个“合作抓小偷”的教学情境。要知道,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对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故事往往很感兴趣,因此,这个情境便能为学生所认可,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认可度,教师在通过这个情境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能力时便会事半功倍。
        首先,教师可以提问:“有一天同学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偷偷了路边老爷爷的钱包,此时大家会怎么做呢?”相信学生们的观点都会是抓住小偷送到警察局、夺回钱包、匡扶正义。但是小偷的身手很敏捷、有一定的功夫,抓住他并不容易,此时,教师就可以问大家该如何做才能成功。当课堂进行到这里,“团队合作”就可以顺其自然地被引入,教师需要让大家知道合作才是达成目的最好的方法。当然,在口头讲解完之后,还首先需要进行总体的示范演练,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动作要领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可以以四人为单位,将大家合理的划分为若干个体育小组,小组内三位同学扮演正义的路人,另一位扮演偷老人钱包的小偷,然后扮演路人的同学齐心合作,使用老师所讲的徒手拳术将小偷制服。当然,在此过程中,扮演小偷的同学也要进行适当的反抗与配合,这样会使得场景更为逼真和生动,才能真正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当所有同学都完成任务之后,学生需要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保证所有同学都能体验到不同角色,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自制力普遍不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毕竟,安全大于一切。这样,通过设定孩子们熟悉并感兴趣的教学场景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热情,从而有效培养其团队合作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为同学们讲述团结合作的故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是一门“动”的艺术,但这并不是说体育就没有思想与灵魂层面的东西。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除了进行一系列户外运动教学之外,教师也需要开展室内体育课,从思想层面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团队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学习团队合作的方法,从而实现动态与静态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在室内开展团队合作方面的体育教学呢?多媒体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毕竟,电脑已经是初中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事物之一。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将体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室内教学效率,培养其团队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跳高或跳远时,教师可以首先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述“斑羚飞渡”这个经典案例,让大家了解到斑羚族群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年龄较大的斑羚是通过怎样的团结与合作,将年幼的斑羚顺利地送到悬崖彼岸,从而为整个种族留下火种,维系种族的繁衍。视频中,一个接一个老斑羚掉落悬崖,而年幼的斑羚却得以获得新生,相信这样的悲壮场面一定能给孩子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官与心灵体验。不仅能让他们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内核,而且也能让他们认识到奉献精神的珍贵,从而从知识与精神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正面的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这也正是体育教学的意义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体育教育自然也不例外。要知道,体育教学并不仅仅需要教给学生外在的技能,而且应当注重精神层面的教育。基于此,学校与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综合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大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做既能强健孩子们体魄,又能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君瑶.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奥秘[J].体育教育,2018(10).
[2]曹万红.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J].课堂之外,2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