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尹雪婷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儿童情感表达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而学前教育教师的音乐素养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教育教学效果。

会理县第一职业中学  尹雪婷  四川会理  6151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儿童情感表达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而学前教育教师的音乐素养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提高水平的同时摸索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使自身有一个对音乐课程的崭新的认识。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着重要任务,它们决定着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对于学前教学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养;专业;欣赏;培养
        音乐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是学前教育学生的必修课。当前时期,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开始直面长期以来限制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创新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增强对音乐学习积极性
        在职业学校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现代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智慧课堂教学引入到职业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设计的时候,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考虑,明确职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1]。例如,职业学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观摩教学的方法,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让专业学生能够直观幼儿音乐教学法。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掌握幼儿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同时,能够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创新,此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吸取一些优秀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成功的经验,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经验进行借鉴,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基础,由此看来,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打破以往的课堂模式,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将课堂留给学生去发挥才能进一步展现出学生的主人公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教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促进技师学院课程教学改革,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在职业教育中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较多的是多媒体与PPT 的形式,这种教学手段适应了职业课程教学的要求。由于现代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并且难度较大,学生非常容易遗漏或遗忘某些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无疑增大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学习难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内容。通过PPT 这一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来丰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比如,在进行五线谱识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开始对五线谱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其存在的意义。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五线谱的运用方式和读法,但现代的教学教师应该通过自制五线谱教具,或是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对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如何使用五线谱,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音符处于不同位置时,其发音是不同的,感受音乐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要借助于PPT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和清晰化的,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是同样重要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缺少。教师要学会根据情景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然后在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每节课堂上都可以让学生先行回顾上次学过的内容,然后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来做发音训练,教师可以在一旁用钢琴进行伴奏,让学生尝试演唱,这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将作者和故事背景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不同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防止学生在课堂上的疲惫感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多钻研多创新,让音乐课堂时刻充满着乐趣和新鲜感,每节课并根据教学任务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变革,并取长补短,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经过专业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就会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2]。许多学校的学前音乐老师学历参差不齐,有的老师他们本身就欠缺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教学水平也并不高。然而学校对专业要求很高,所需要的教师要精通音乐理论知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要高,还要有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此外,声乐技能和伴奏技能也是教师所必备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实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拓展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广度及深度
        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还比较陌生,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也没有实际接触过,因此音乐知识比较欠缺。在进入到学校之后,学校要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学校可以开设课外音乐选修课,比如西方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概述等等,通过对西方音乐和本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学习,扩展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宽度和深度,加强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范畴的音乐的感知力。音乐学科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学习,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到的感知和感受。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或考核制度,无论是对于声乐,还是钢琴和舞蹈,都应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每月都搞一次学习汇报,每学期搞一次基本功汇报,每学年搞一次技能大赛,直接与学分挂钩。还可以在特殊的节日组织文艺演出,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实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的调整,强化艺术文化积累的重要性。
        六、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问题,是学前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具备,有利于学生提升整体素质。音乐对于幼儿来讲,是最容易接触和接受的学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音乐素养就相当于在于幼儿交流时少了一道屏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能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幼儿教学环境,为我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如山,刘超.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21(16):110-111.
[2]张洋.新形势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探究[J].音乐生活,2020(09):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