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徐欣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徐欣
[导读] 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因此,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应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解题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教师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哈尔滨市松南学校  徐欣  150010

摘要: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因此,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应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解题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教师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创设良好氛围、优化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三个方面总结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核心素养
        引言: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教学目标之一,只有具备问题意识才能主动学习,深度思考,锻炼思维,促进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立足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敢于且善于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深刻性,在提升问题意识的同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一、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学生敢于提问
        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与小学低段学生自主意识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教师引导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他们对数学问题缺乏思考,导致在发现问题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提出问题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转变这种不良现状,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在思考中探索,在思考中提问,进而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形成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深度思考提供适宜环境,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发展,降低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使其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他们才会主动提出学习中存在问题,由教师针对性答疑解惑,促使学生初步产生问题意识,提高学习兴趣[1]。例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先提出问题: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提问,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营造出宽松的氛围,此时学生会主动思考,各抒己见。教师针对性学生的回答一一实践,可以发现有些方法可行,有些方法不可行,此时学生会产生质疑:为什么行或不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让他们明确可行之处或不可行之处,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问题意识也得到培养。
        二、优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善于提问
        教师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以教材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在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来观察与思考,思考数学知识的来源,分析问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角度来发现问题,这对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十分重要。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将问题表述出来,不但自己可以理解,还要让教师与其他学生都能理解[2]。


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练习等形式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堂上预留出提问时间,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教师对提出的问题针对性指导,让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达到充分锻炼,逐渐学会问的巧妙,问的有价值,这样他们的提问能力会逐渐提升,问题意识也会同步增强。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然后利用五分钟时间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发现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球有几个面?正方体大还是长方体大?等,此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充分肯定,然后在后续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物体的点、线、面,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认识不同物体。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物体的认识更加深刻,问题意识得以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但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十分强烈,在正确引导下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兴趣,在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基础上下培养出学习兴趣,充分强化问题意识。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引领学生透过情境发现问题本质,对数学问题及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产生深刻认识,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获取满足感[3]。问题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尽量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问题、产生质疑打好基础。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熊大和熊二是保护森林的大英雄,他们在保护树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课件出示信息:熊大保护松树36棵, 杨树21棵,熊二保护松树23棵,杨树35棵。根据这两条信息, 谁能提出加法问题呢?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炼出关键信息,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创设情境,经历观察、思考、提问直至解决问题,充分发展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调动了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敢于提问是问题意识培养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之上应促使学生善于提问,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学会提出恰当的问题,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须实施有效的教学引导,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导理念,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蒙.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分析[J].教师,2019(34):60-61.
[2]章海林.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3):59-60.
[3]穆玉华.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新教育(海南),2020(11):35-3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