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利用数学阅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严邦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 严邦
[导读] 数学在小学阶段被作为一门计算较多且内容抽象的课程,数学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江西省新余市逸夫小学  严邦

【摘 要】数学在小学阶段被作为一门计算较多且内容抽象的课程,数学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可教师们却往往忽视了阅读对小学数学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数学课堂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查作为参考,针对数学阅读兴趣进行深入解析,存在忽视阅读教材、学生缺少阅读指导等问题。提出数学课堂增加趣味性、数学老师进行阅读培训以及对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加大数学阅读教材的数量,从而让数学课堂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为未来的数学教育发展提供一种趋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学习兴趣;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
        在一次家校调研中,家长们时常会反馈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常常发生的此类现象:孩子一浏览完题目,就无处下笔,不是笔头杵着,就是愁眉苦脸地写不出,但如果这时我们再次将题目读一遍,把重要的字眼圈出来强调一下,再或者把需要重读的地方读重音、停顿等,孩子瞬间茅塞顿开:“原来这么简单啊!”迅速就能写出算式的正解。这一点说明了孩子在数学的能力上是没有问题的,造成解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孩子以浏览式读题不能够准确地抓住重点字词以及理解题目要求。大多数这种类型的孩子,也不全是数学学习的问题,他们的语文学习可能也不太足够,对题目的阅读水平较低。这种类型的孩子,大部分是对数学条件、问题的理解性较差,不仅如此,他们的思维转换达不到正常的接受速度,从而造成了知识接受量偏少,理解问题的已知条件时常常会出现错误或些许偏差,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打击到学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热情和自信心。
        二、症结调研
        首先,小学的学生往往最容易忽视阅读教材,对于书本上的概念知识及例题敷衍了事,草草看过一遍就开始做题;教师也是往往一味地告知学生一定要复习课本,备课时的重点也都放在了通用的教案和课件上,最终忽视了课件与教材的融合度,使得学生不能够良好地阅读、理解教材,久而久之,课本就仅仅成为课堂学习的摆设,失去了发挥课本教材自身的价值。
        其次,是学生缺少数学阅读中方法论的指导,导致了学生不能轻易掌握正确阅读数学课本及课外书籍的能力。
        最后,市场上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准备的数学阅读书籍,比起语文、英语等方面的课外阅读书籍可以说是十分少了。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是一种艰苦烦琐的脑力运动,孩子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说没有了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强烈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中已经达到了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的境界。再者,古往今来,大凡卓有成效的“大家”“学者”无一不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充满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课堂教学中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为例,他们所学的数学教材大多是以图片和文字两者结合的形式出现,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所以一旦有其他事物干扰就会立即转移他们的注意也就是无意注意,因此,他们一旦看到有图画的题目就很少使用脑力去思考问题。为了引导小学生的注意,使其能够放到问题的本身,作为一名优秀且专业的数学教师,可以选择列出提纲,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题目的条件去读题。例如在教学“物体单位”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将问题进行拆解,再列提纲:首先是在教材中找出单位有哪些,然后再以教学楼和学生普遍的身高为例,说说他的身高应该是哪一个与教学楼对比,从而加深对单位的概念的理解,最后再指导学生如何把已知问题和条件带入教材中去理解题目所求步骤。
        2.圈词画,培养学生关注关键词
        语言文字的魅力都是被语文老师强调在语文课上,而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一样可以,在数学题目中我们也可以编造出华丽的故事,数学书上的每个概念都可以圈出关键词,并“活起来”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概念、符号和一些专业性术语,使其更具有趣味性的呈现给学生。由于小学阶段正是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将圈重点字词这样的方法告知学生。比如这样一道题:“妈妈给儿子买了一个65 元的书包,如果她带的钱恰好够,那么请问她最少带了几张5 元的纸币?”对于一些不太擅长数学阅读的学生而言,他们甚至不清楚题目的着眼点在哪里,但是在老师的指引下,他们能很快发现一个关键的字词,那就是“恰好”,那么这道看似不难不易的数学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3.营造数学学习的文化氛围
        备课阶段,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资料,使得教学内容中有故事可讲,富有科学性与趣味性,因而使课堂氛围愈加活跃生动。课堂中,将书本上的小实验与小知识纳入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满足好奇心,促进主观能动作用。课后积极鼓励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阅读课外刊物书籍等,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数学世界的奥妙。
        五、意义与总结
        如果说数学阅读的意义在于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数学阅读就是小学数学的创新,能够使得数学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学习者数学能力的多样化发展。
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转向主动思考,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吸引学生积极阅读教材,跟进课堂。课外阅读则将数学与日常生活建立有机联系,提升数学知识的活力与表现力,为学生开阔数学知识的眼界,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J].教育,2016(9):020-021.
[2]莫建军.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及方法指导[J].读写算:教师版,2016(36):178-178.
[3]陈红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07(10):121.
[4]张凤莲.对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讨[J].电子乐园,2019(2):297.
本文系《数学阅读与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研究》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8PTYB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