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有高血压,如何进行中西医治疗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刘小波
[导读] 高血压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刘小波
        开江县甘棠镇卫生院 四川达州 636257

        高血压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血压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与很多危险因素共同存在。长时间受高血压疾病影响的人,心、脑等重要脏器也会受严重损坏,所以长期有效控制高血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指的是高血压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上,在安静状态下坐位测量,高压超过了140mmHg,或者低压超过了90mmHg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虽然西药的降压效果非常好,但是老年人的身体情况特殊,即使每天都按时规律性的服用长效降压药,血压依然存在很大波动;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时还发生体位低血压或者是餐后低血压。这些情况使再好的长效降压药也很难控制血压,所以单纯使用西药效果不理想,这时可通过中药进行调理,疏通经脉,可有效改善血压的稳定,减少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
二、西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
        1、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特点:①主要是高压升高较大,而且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差值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占老年高血压病人的60%。低压通常在60岁以后会慢慢下降,所以低压与高压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临床常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在180/60mmHg,对于降压药而言没有只降高压而不降低压的,所以这种情况只依靠西药很难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治疗起来非常难。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差值是反应动脉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老年人这个差值的增大也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当差值越大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就越大,病人的死亡率也会增高。②当血压波动很大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年龄不断增高,动脉壁的僵硬度也增高,顺应性变低,自身对血压的稳定能力就会变差,即使每天都规律性用药,也很难控制血压大幅度的波动。所以,在情绪变化较大或是季节变化时,老年人的血压波动也很大,餐后低血压和早晨血压非常高的情况比较多。体位变化时也容易发生低血压。③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非杓型血压的几率可超过60%,即白天与夜晚血压下降幅度小于10%。④老年高血压病人多伴有很多疾病:多发的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老年痴呆、中等、冠心病以及肾功能衰竭等。
        2、老年高血压病人西药降血压:①起初服用降压药要先小剂量,根据病情逐渐增加,避免血压降低过快,也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②要选择一天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减少发生“晨峰”的现象,也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③两种降压药或多种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治疗效果,也可降低单一种类的使用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使用一种降压药治疗效果减弱时,可采取联合用药,保证老年人血压的平稳。

④区别对待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多会伴有并发症,所以要根据身体特点来选择用药。如果只是高压增高的病人,主要选用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合并心绞痛时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合并糖尿病时首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并慢性肾病时,可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有效阻止肾病的恶化。
三、老年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中医学理论讲,老年人体质属于阴阳失调,经脉瘀堵不畅,正气不足。临床表现多是气短体虚,头晕无力,心神烦乱,肢体酸软等。治疗上要健脾肾,安神静心,养经血,补充精气等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体质,也可提高老年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血压的稳定。
        临床经过大量实验总结出有效治疗方法舒脉饮加减:主要药材有天麻、丹参、地龙、钩藤、黄芪、葛根、寄生、怀牛膝以及杜仲等。该方法具有补肾潜阳,疏通经络活血之功效。
        1、如果病人患有失眠,可加适量茯苓、枣仁、夜交藤和知母。
        2、如果病人有潮热表现,可加适量丹皮、知母、栀子与黄柏等。
        3、如果病人有下肢发凉同时还潮热出汗,可加适量的巴戟天、当归、知母、淫羊藿以及黄柏等。
        4、如果病人只是觉得四肢发凉总怕冷,可加适量的附子、鸡血藤、肉桂和熟地。如果觉得腹部发冷,发生腹泻可加适量的干姜和白术党参等。
        5、病人觉得呼吸不畅,气短不足,活动就有头晕不适之症,要多使用黄芪,可加到50g的量,在加红景天与刺五加等,还可加适量陈皮与枳实缓解腹部胀满排气不畅等症。
        6、如果病人身材较胖伴有痰液和舌苔较厚黏腻,可加适量的胆星、陈皮、半夏与茯苓等。
        7、如果病人因火大发生便秘症状可使用决明子和槐花;病人属于阳虚害怕冷是可加用苁蓉;病人若是阴虚舌头偏红可加用何首乌和当归等;病人若是因为气虚而便秘要加用黄芪与蜂蜜的量。
        老年人自身动脉硬化的情况就比较严重,所以心、脑、肾的血管对于血压反应的灵敏度就会变差,当血压发生降低时因反应较慢不能随机发生相应的扩张,所以血压下降过快或是过低,造成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要相对比正常数值高一些,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血压建议在140/90mmHg左右或者更高一点,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人没有合并其它疾病的血压高值在150/100mmHg左右。从大量临床数据来看,老年人血压稍微偏高一点可以,但血压太低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缺血性疾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