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
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620599
我国群众在信息化时代下处于一种高压的生活状态,在快餐式的生活中,冠心病的发生率处于不断递增的趋势,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并发症,临床上的患者数量较多。人们应当认识到不稳定型心绞痛,思考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患者动脉血管闭塞及血管硬化相关,伴随心肌细胞的坏死及缺氧,人体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人们在发病后没有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冠状动脉不稳定,甚至发生斑块破裂,破裂的小斑块会进入血管,最终形成血栓。对此,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过程中,应当关注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见阿司匹林,有利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长期使用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对此,人们还应当认识到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机理及效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原因及患者常见的表现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常见的症状患者感到胸部有不适感,症状表现与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相似性,但疼痛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一般还在半个小时以上,且疼痛较为剧烈。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下及休息时也可能会突然发病,不稳定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与患者心脏冠状血管斑块不稳定具有相关性,容易发生继发性病理状态,甚至发生血管闭塞,患者在短期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并诱发缺血性心绞痛。患者的动脉血管管腔在病理状态下处于一种狭窄的状态,一旦受到不良刺激便会导致血管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流不断降低,伴随动脉中的斑块掉落,进入血管中对狭窄的血管进一步发生堆积,从而导致基质结合,并发生血栓,患者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容易发生急性心梗。
与稳定型心绞痛对比,不稳定型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患者面对更大的痛感,在发生病症时痛苦到想要窒息,对此,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家属均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群体为新发疾病患者,疾病发作频繁的情况下,一旦患者小幅度的运动容易发生疾病,且病情恶化率较高。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数量持续不断增加的趋势,年轻群体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概率增高,多数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后,90d内发生心梗或者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2.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口服药物治疗,在过往的研究中显示,口服及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有利于达到扩张血管的目标,使用低分子肝素也能抵抗血小板聚集达到调整心率的目的。
临床治疗心脏疾病常见药物是阿司匹林,该药物有利于尽快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无法抑制环氧酶,从而降低心梗发生率,使心梗处于一种较小的范围,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也会对胃肠道产生毒副反应,此类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但自远期角度上看,效果不理想。目前,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逐渐将目光放在调节血脂及血压上,为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方式,患者机体在整体治疗角度下,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降低。多数研究显示,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3.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近几年,我国的多项研究均显示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效果,韩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出脑卒中及心梗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氯吡格雷治疗心脏疾病的作用价值在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从而缩减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氯吡格雷属于一种噻吩吡啶类的药物,有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肝脏将色素酶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药物,从而避免血小板在血管中不断聚集,从而对血管造成阻塞,在药物的作用下也能达到理想的抑制效果,对血小板的形态进行调整,是血小板的生存周期延长,抗血小板的价值显著。氯吡格雷针对已经形成的血小板也能发生聚集效果,从而人体的血液状态,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增加,及时清理血管中的杂物,达到降低心绞痛发生率的效果。现阶段,氯吡格雷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大量的样本研究中,证明了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多项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有利于改变血小板粥样硬化情况,患者在口服后可快速发挥药物作用,使药物在人体中长期停留,对此,在药物的持续作用下会持续性发挥药物的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疾病的安全性较高。
氯吡格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多样化实验后,使用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有利于发挥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患者的用药剂量与药物效果具有相关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容易对氯吡格雷敏感性不高,发生耐药性,2%的患者在用药后依旧存在血小板活性高的情况,氯吡格雷的药物效果于阿司匹林相比具有相似性,均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但两者均对血小板抑制效果良好,药物联合使用对血小板抑制不会产生协同作用,对此,临床常见双联方案,自多个途径将抗血小板的价值发挥,达到及时抑制血小板的目的。对临床研究角度进行分析,患者常见用药量不足及依从性差等问题,从而导致药物的机制没有办法全面发挥。比如,患者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过程中,使用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容易增加心梗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类的药物容易影响抗血小板的作用,临床对此的研究量还不足,在结论上也并未统一,对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还需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比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采取血栓弹力图进行检测,分析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从而对氯吡格雷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患者也要定期进入医院进行检查血小板等指标,为调整药物用量提供帮助,并降低药物使用中的风险。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病急切,人们在发病时感到心痛,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容易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发生猝死的风险随之增高。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见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机体状态采取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患者应当关注药物单一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方法,及时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