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月第12期   作者:石玉泽
[导读] 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河流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由于小型河道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泥沙冲淤不定、河道迁移多变,
        石玉泽
        天津雍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1700
        摘要: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河流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由于小型河道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泥沙冲淤不定、河道迁移多变,不仅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活动日益增长的需要,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灾害。因此必须加强小型河道工程的治理,从而保证工农业的用水要求。
        关键词:小型河道;河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河道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而且在城市建设中的美化、生态功能越来越强,这就要求,现代河道治理既要考虑到河道的传统性功能的发挥,也要适应于人们现代化的生活需要。河道治理在保护河道水资源、建设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河道治理工作。在近些年不断的测量和调研,相关部门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了河道治理工作中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在相应的修复技术、科研探究等方面正在组织相关的支持工作,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定会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1 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但是水环境却极易遭到破坏,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对水环境造成破坏。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周围河流的水环境,严重的还会给整个流域的水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对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护水环境。我们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在不改变原有河道的形态基础上,作出一些创新式的设计,对河道进行轻微的调整。这样就可以保护河道周围的水环境,使水环境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生态链保持完整。很多地方的水源都是有河道水源提供的,所以在对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应该优化施工过程,保证河道水的质量。要想保障河道水的质量,就应该保护河道水生物,因为这些生物可以对河道起一个净化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分解清理河水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产生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为了保持河水的清澈,河道应该具有阻挡砂石泥土的能力。当然在河道修建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美观的因素,运用美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改造,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
        2 小型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河流规范以及前期工作不足
        前期规划不合理是目前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主要问题,相关单位未对小型河道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且河道总体治理目标不明确,导致治理工作无法发挥实效。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大生产基地对于小型河流的防洪保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规范治理目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治理需求,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裁弯取直过多
        为大幅度增加行洪断面泄量,对河道主河槽进行多处、长距离裁弯取直,使河长缩短纵向比降增大,裁弯取直段河道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的发育型河段,河道的冲刷能力增强,大量泥土冲向下游淤积河道,造成整体河势不稳。
        2.3 河流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小型河道多位于位置偏远的地区,这些区域交通不便,增加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难度。由于局域经济不发达,导致山区或城镇中的小型河道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相关的治理工程滞后。另外,部分小型河道流域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当地常出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现象,不利于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顺利开展。
        2.4 防洪基础设施过于薄弱
        大部分小型河道都具有源短流急的特点,一旦发生洪水便会暴涨暴落,这种爆发性的冲击会直接危害到周边的农田以及建筑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中小型河流沿岸的城镇或生产基地的防洪体系都存在缺陷,且防洪设施落后,甚至有部分区域甚至不设防,如果洪水暴涨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此外,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以来都无法解决,再加上多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部分河道逐渐萎缩,这就降低了其行洪能力,河流所在区域的防洪安全得不到保障。


        2.5 缺少防护措施
        对距堤防较近的河道岸坡和堤防坝坡缺少必要的工程、林草等防护措施,河岸冲刷速度较快,普遍存在岸坡崩塌现象;砂性堤段植物自然生长速度较慢,堤防坝坡缺少植被有效防护,雨水冲刷比较严重。
        3 小型河道治理工程问题解决途径
        3.1 加强治理工程项目规划设计
        小型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部门和设计单位应加强治理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综合考虑治理项目可以实现或达到的全部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多效并举的治理方案、计划,以全面指导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至少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小型河道治理工程应以“保护水安全、重视水生态、融入水环境”为治理工程的实施原则。站在流域及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的高度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规划设计,选择治理措施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如何保证流域水质安全,如何维持河道生态平衡,如何协调周边环境景观等问题。
        (2)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还应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以河道水质净化工程为例,净化工程需要加装的设备、设施或构筑物的选址需要考虑城市的远期规划,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与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相冲突,导致产生不必要的转移、拆建费用,甚至影响净化工程的实施效果。
        3.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整治措施
        (1)调整河道的结构。很多的小型河道结构形式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设计成直线型的河道,这样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便很难确保河道之前的面貌得以保留。所以,在进行河道整治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确保河道所拥有的自然形态不被改变,要尽量让河道拥有一定的弯曲,在河道中相对较宽的位置处能够用以蓄水,在河道中相对较窄的位置处能够设置景观。
     (2)确保水安全,净化水污染。应当依照河道中水体的情况,编制河道防洪方案,确保河道的防洪压力有效的减小。同时,也应当关注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避免出现水体污染的问题,改善河流所拥有的自愈性能。
        3.3 堤坝方面的治理
        改变传统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整治措施,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建设整治。传统角度而言,河道主要从”渠化”、”硬化”等两方面进行工程整治,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这种措施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不仅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更难以从根本上对河道进行整治。故此,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及手段,针对水资源整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材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对堤坝进行整治。
        3.4 构建生态护岸
        生态意识是河道治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意识,从而促进河道治理人员积极地进行河道治理工作。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受人们对河道知识认知少、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认为河道治理主要包括2个部分,即城市景观水利阶段和城市生态水利阶段。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保障河道的生态多样性,提升自然性,通常需要对河道区域进行划分,不仅为游人保留参与空间,同时,设置一些游人勿靠近的区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另外,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应构建生态型的护岸结构模式,从而有效保护河道的稳定性。例如,植物护岸,在河道两岸种植一些特殊植物,通过特殊植物发达的根系,达到岸坡固定、水土稳固的目的,并采用斜坡式的绿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发挥植物的护岸作用。。
        结语:
        河道治理工作关乎着城市健康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市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河道的健康不仅对于城市社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着极为关键的景观。为了更好的促进城
市的健康发展,执行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河道的治理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韩晓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研究[J].陕西水利,2016(S1).
        2]刘志江.中小河流治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4):29-30.
        [3]熊瑞,黄建峰.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2):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