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黄冈融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438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度不断加快,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报告显示,2020年的城市化率已达到63.8%,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让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提高了,对更舒适、便利生活的需求也对市政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技不断进步,技术不断发展之下,市政工程建设方面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一部分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漏洞。本文通过针对现如今市政公用工程技术的通病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其解决方法,力求提出一些建议来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创造更美好安全的环境。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通病;施工项目管理
一、市政公用工程的意义
市政公用工程的意义
市政公用工程是指政府为了人民生活更加便捷,以服务群众为目的所建设的,城镇基础设施与有偿或无偿的公共服务产品设备等。为的是给人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健康安全的生活。市政公用工程大多是城市基础设施,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道路、绿化、燃气的建设。一地基础设施修建的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当地人们生活质量,所以我国有必要在市政公用工程上下功夫。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作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涉及多个领域,有测绘,成本计量等多个科目,并且根据具体施工项目的不同对于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时也根据其所在施工环节不同而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施工、安装、维修技术。这些不同的技术每一项都对市政工程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保障着人们日常生活基础设施的质量。
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通病
(一)施工前勘察存在漏洞
施工前的勘察工作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为了在施工场地提前实地考察,将施工理论技术与具体施工场地向的实际情况结合,在施工前寻找出不合理的设计,指出必要的修改,同时在施工后也要到施工地点进行验收与检测。这两项环节会直接影响到市政公用工程的各施工环节的衔接质量,并且对最终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现如今,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地点进行勘察与检测时,都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参数标准,即未能统一对于测量参数标准的间接,导致各施工项目衔接不好[1]。在测量时不使用统一的测量计量单位,未对施工地点进行长期的温度地质水文分析,未能对施工地点地形的差异加以反馈。这些问题都会在后续的建筑施工中反映出来,导致后续的一系列误差,最后降低了市政工程的最终质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二)施工管理水平不高
施工管理水平会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对于现状大多数市政工程项目,其工程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而有一些施工管理问题连续化,成为了管理结构问题,是施工项目的管理缺陷。而我国现如今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这些缺陷带来的后果影响更加严重,具体施工质量与人民群众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而管理缺陷也随着施工项目施工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附骨之疽难以解决。多数工程企业也还缺乏对于施工管理的理解与重视,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短缺,在面对国家检查时常常一个人身兼数职,今天做这事明天做那事,成了“多面手”,根本无法兼顾多项工作的质量,就会频繁出差错,影响降低了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效率,管理工作没能在施工项目中起到重要作用,影响施工建筑的最终质量。
(三)建筑材料采购不严密
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对于建筑行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广的,于是大量建筑企业与其相关企业迅速建立。
这个过程中建立的企业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建筑材料公司就是违规的小作坊,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达标、不合规,可一部分建筑企业由于建筑材料采购的不严密导致这些不合规的建筑材料被使用与各种工程建设,这给市政工程的总体质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2]。各个建筑企业需要严格把控建筑材料关,防止劣质材料进入建筑施工环节当中,影响市政公用建筑的功能保障。
(四)建筑施工安全、进度意识不强
目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过程中的很多安全防范技术还有待提升,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施工技术人员与一线操作人员却缺乏施工技术素质,也缺少施工安全生产理念,从而严重影响了施工项目中的人员安全性与进度保障性。不合规,无安全意识的操作很容易在施工现场造成施工失误,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这威胁施工人员安全,也影响施工项目进度。大多企业并没有从施工管理层面对此类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管理上也存在着大量技术错误,管理人员技术能力不够,在错误的指挥中又引发了一系列误差,这些都是在施工企业中没有对安全生产、制度保障有深刻认识的结果,最终为施工建筑工作带来阻碍,也影响了市政工程建筑的最终质量。
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施工人员是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实施者,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市政公用工程最后的完工质量。施工企业加强这些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监测,增强施工人员职业技能,实行与技术水平需求挂钩的岗位薪资制度,鼓励施工人员争取高素质岗位,增加施工人员学习积极性。建立合理的施工奖罚制度,建立合理的问责机制,保证施工人员有合理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保证工程质量。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操作规则,根据施工环节模块化的培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减少他们的失误概率
(二)采用新型施工设备与材料
为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我们除了需要保障施工人员能力素质的水平外,还需要保证施工所需建材的质量。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把控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关,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筛选,在运输储存的不同环境中对材料进行分析,是否有材料设备发生变化的情况。用科学的手法挑选出廉价优质的施工材料,满足施工需求又能节省成本。在满足建筑条件的基础上公司还应当选用尽可能环保的材料与设备。对于购入、储存的设备与材料,要做掉定期检查和维护,要做到随时调用并没有质量缺陷,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建筑施工效率[3]。
(三)加强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
当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时是绝对无法保证建筑的最终质量的,所以各个施工企业在完善施工规划,制定施工计划时,一定要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各施工环节的技术讲解与安全培训,而不是提供僵化呆板的安全条例,要加强员工们的安全意识,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施工人员自然会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为了市政建筑日后的公共安全而加强安全意识,合理操作,杜绝风险隐患,确保胜任各个的岗位工资。在这之上还要加强安全风险的警戒任务,设立安全专岗,时刻注意施工现场是否有新的安全风险与施工进度风险。
(四)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确立起自身的监管威信,加强对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监督,设立专项的法律条例,保持与专业监管机构的委托关系,保持部门对于市政公用工程的直接监管性,保持对于工程的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严抓工程质量,杜绝在工程过程中出现危害工程质量的因素。要保证本部门的监管职责与监管能力,为施工单位制定合理的条例规范并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保证监管人员的纯洁性,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记录准确的数据。通过这些监督手段保证市政公用工程的最终质量。
四、结语
为了保证市政公用工程的最终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本文分析了如今市政工程中普遍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并针对性提出可能适用的解决方法进行建议,希望能为市政工程工作做出贡献,为市政公用工程的顺利建设做出保障。
[1]陈跃.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1):36-37.
[2]范小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措施探讨[J].居舍,2020(10):40.
[3]方周泉,霍英杰.市政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