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多种因素在多方案比选中确定立交形式——以纳溪沟立交为例 夏宇翔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夏宇翔
[导读] 立交设计是一个负责系统性工作,立交形式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需进行较多方案比选。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  夏宇翔  重庆  401120

摘要:立交设计是一个负责系统性工作,立交形式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需进行较多方案比选。本文就以重庆市南岸区纳溪沟立交工程设计采取的多方案比选为例。
关键词:立交设计;隧道;多方案比选
        一、立交概况:纳溪沟立交工程位于重庆市弹子石J标准分区,是该片区的主要进出口,为峡江路慈母山1号隧道与2号隧道之间敞口路段与规划南北次干路翠渡路相交形成的节点。现状峡江路为快速路,设计车速60Km/h,在慈母山隧道段为单向3车道,在立交范围为单向4车道敞口段;翠渡路是贯穿纳溪沟片区的南北向主要通道,为双向四车道的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二、主要条件受限因素:慈母山1号隧道与2号隧道之间峡江路敞口段长度分别为338米和390米。若纳溪沟立交保留4个方向的进出,在满足规范要求加减速车道长度需要对现状隧道进行拓宽。在隧道内完成车道数渐变,至少需要拓宽2个隧道洞口。若满足不拓宽隧道,可设置缺方向立交。
        三、方案比选设计
        (1)方案一:半菱形立交
        方案一修建4条匝道接峡江路,匝道设计车速为20Km/h;在片区南侧翠渡路上设置1个掉头匝道,掉头匝道设计车速为30Km/h;在片区北侧翠渡路上利用中分带设置掉头。本次设计新建翠渡路(标准路幅24m)下穿峡江路,设计车速40Km/h。本方案变速车道长度及隧道口3S行程距离综合计算后,仅需拓宽2个隧道洞口,改造隧道总长度约190m。
        立交(峡江路、翠渡路、匝道)占地95.12亩:其中峡江路本身占地37.19亩,项目新占地57.93亩。

       

        方案一建安费17589.41万元 ,总投资:25495.33万元。
        ①优点:立交形式简洁;造价较低;占地较少;全方向交通流向指向明确;翠渡路线形好。
        ②缺点:仅有4个右转方向,左转需要通过路网绕行,交通功能相对较弱;翠渡路上存在交织;需拓宽改造两个隧道,长度为190m。
        待远期条件允许,再实施南北两侧专用掉头匝道。方案一远期建安费:4448.92万元;远期总投资:6787.58万元(远期征地19.06亩)。
        (2)方案二:部分苜蓿叶立交
        方案二新建翠渡路(标准路幅24m)下穿峡江路,设计车速40Km/h。立交匝道设计车速为25Km/h。为满足规范要求,需拓宽隧道,隧道内车行道由12m加宽为16m,改造隧道总长度约190m。
        立交(峡江路、翠渡路、匝道)占地93.17亩:其中峡江路本身占地37.19亩,项目新占地55.98亩。

       

        方案二工程建安费:12123.18万元,总投资:18446.43万元。
        ①优点:立交方向指向明确;翠渡路线形好,占地较少。
        ②缺点:匝道设计速度较低,为25Km/h;翠渡路上形成2处平交口,需在交叉口进行信号灯控制;需拓宽改造两个隧道,长度为190m。
        (3)方案三:仅满足进入纳溪沟片区,片区出行需要利用内部道路转换
        在完全满足规范的、不拓宽慈母山隧道现状洞口的情况下,只能实施不全互通的立交,结合南岸区意见,提出方案三:在峡江路两侧均只设置一条进入纳溪沟片区的匝道(与隧道洞口的间距满足规范要求),仅可以实现峡江路快速进入片区,而片区出行需要利用内部道路转换,故提出方案四。
        方案三修建2条匝道接峡江路,匝道设计车速为30Km/h。本次设计新建翠渡路(标准路幅24m)下穿峡江路,设计车速40Km/h。立交(峡江路、翠渡路、匝道)占地86.859亩:其中峡江路本身占地35.286亩,项目新占地51.573亩。

       

        方案三工程建安费:7809.52万元,总投资:13091.01万元。
        优点:立交形式简洁;造价低;占地少;翠渡路线形好;无需拓宽隧道。
        缺点:非全互通立交,立交仅满足进入纳溪沟片区,而片区出行需要利用内部道路转换。
        (4)结论:最终方案采取方案三,纳溪沟立交在四个隧道洞口之间设置立交无法满足《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规范的净距要求,考虑到立交所在的片区是南岸区未来重要的城市拓展区之一,为了支撑城市发展,原则上同意设置立交,但是建议结合实际现状条件和规范要求适当弱化立交功能。
        四、结束语:立交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有助于决策层判断,形成最终推荐方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