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杨德权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 杨德权
[导读] 在林业育苗过程中,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也不断提升,显著提高林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

贵州申云科技有限公司  杨德权 550081

摘要:在林业育苗过程中,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也不断提升,显著提高林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林业资源在空气净化、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资源出口、经济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病虫害是破坏林业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病虫害发展初期,如果不妥善治理,往往会导致其加速传播,扩大影响范围,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与损失。当前,我国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分析了病虫害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对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病虫害;防止技术;林业育苗
        在林业生态系统中引入病虫害天敌昆虫和益鸟是应用较多的生物防治技术,也是效果最显著的方式。其利用了生态链中的种群竞争关系“以虫治虫”,这种方式能够丰富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且对环境中其他个体的影响很小。应用这种防治方法首先要对该林业区域的病虫害类型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引入专一食性和适应能力强的天敌和益鸟,且要注意雌雄分配比例,便于益虫快速繁殖,迅速建立种群优势,提高病虫防治效率。常见的益虫包括赤眼蜂、异色瓢虫、螳螂等;常见的治虫鸟类有大山雀、杜鹃和啄木鸟等,鸟类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环保经济、效果持久的优点。
        1 林业育苗中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无公害防治
        无公害技术是指通过减少人为及化学处理要素,避免造成病虫危害的处理手段,又被称为生物防治技术,通过食物链的关系来治理病虫害,从而增强林业的病虫害自然防护能力。同时,生物防治技术往往能长期生效,显著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可根据其选择的生物种类不同分为两种。一是昆虫防治,这是最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办法,根据病虫害种类来选择其天敌昆虫,从而消灭病虫害。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方法必须要保持生态平衡,否则会容易引起其它生物灾害。二是益鸟防治,即通过投放食虫的益鸟,进行捕食害虫,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1.2 化学防治
        通过杀虫药等人类化工产品,采取喷洒为主的形式,来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技术的两个突出优势就是见效快、效率高,经常被使用于发展速度较快或规模范围较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病虫害的发展扩散,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果。
        1.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当前的物理防治技术是指通过机械及喷涂的方式,保护树木主干与树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利用病虫对一些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不仅能够直接去除虫害,还能通过特殊手段破坏病虫的生殖功能,从根本上上降低病虫数量,同时兼具为树木保暖与防晒的功能。
        2 从技术应用角度分析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营林防治方法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过程较多且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将防护手段落实到不同的环节中,例如在育苗前就对林木种子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可能发成虫害的概率,苗圃培育时,应当采取圃地轮作的模式,从而防止病虫害在不同的圃地中进行繁衍。另一方面,施有机肥要适量,建立林苗清理制度,在保障苗圃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及早发现存在病虫害的植株个体,及时防治,避免病虫害扩散。


在一些土地贫瘠、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林业资源难以发展,可采取营造混交林的方法,从而不仅能够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还能加强林区内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还可引入一些特殊树种,预防森林火灾。
        2.2 培育抗病虫害树木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治理方法偏多,预防方法偏少,从实际角度和经济效益出发,预防工作应比事后治理更受重视,因此,积极通过杂交等技术手段,培养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树木树种。林业工作人员要及时分析病虫害出现原因,结合地方特性,然后通过营造林木的手段,引入树种,合理搭配,提升整体的林区抗病虫害能力。
        2.3 妥善建立隔离带
        病虫害一旦出现,就会以极快的速度扩张,扩大影响范围,造成巨大的林业资源损失。在出现病虫害苗头时,应当根据实际需求以科学的方法设置隔离带,避免病虫害的影响波及整个林区。隔离带的设置主要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针对单一食性、扩散能力较弱和还不具备较强迁徙能力的幼虫,设置隔离带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病虫害控制成果。
        3 从管理角度分析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方法
        3.1 重视外来植物的检疫工作
        外来引入的植物树种对本地林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加林业树种多样性,还能作为杂交母本,培养出更加优质、更加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杂交林,对于林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但是,外来树种如果不经过严密审查,极有可能附着病虫害,而这些病虫害在国内缺少天敌物种的制约,造成物种入侵的严重后果。例如某地林区引入了一批加拿利海枣种植在了林区外围,但是由于检疫工作存在的疏漏,致使红棕象甲病虫害传入到林区,不仅导致15棵加拿利海枣的死亡,同时还影响了大量椰子、油棕等棕榈科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当前的林业工作者在进行树种引入时,必须要重视起这一问题,引入树种必须要有植物检疫证书,抽查树种,核准后才能够进入林区。此外,还应及时联系当地检疫部门,进行树种的复查检疫,避免出现疏漏。
        3.2 充分重视林木育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防治能力,是林木育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也是林区资源生长的关键。当前,许多林区工作人员对病虫害防护意识不强,想要提高林业育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就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制度化来规范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程序,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更专业、科学地开展,确保林业病虫害工作有序开展,将发生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3 加大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投入力度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移加深,当前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一旦产生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与恶劣后果也愈加严重。当前较为常见的林区病虫害主要有美国白蛾、春尺蛾和杨树腐烂病等,破坏了林区树木正常生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仍然要将工作重心落到预防工作层面,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与概率。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尤其要重视、严格把关育苗以及抚育环节中的病虫害预防,在育苗的过程中要保持苗圃的通风属性,降低湿度,从而降低枯苗、枯病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要定期翻土施肥,建立起相应记录。
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需要有关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不断尝试和总结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措施,及时开展监控与管理工作,完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林业损失问题,为林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