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解决办法探讨 王红艳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王红艳
[导读] 因为建筑结构的体积庞大,使整个结构内部构成非常复杂,包含的构件数量多,混凝土施工时,每个施工环节都可能会对这些构件和结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  王红艳  北京市  邮编100044

摘要:因为建筑结构的体积庞大,使整个结构内部构成非常复杂,包含的构件数量多,混凝土施工时,每个施工环节都可能会对这些构件和结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强大的应力作用下,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无法抵御该应力,这一情况下的结构破坏是难以避免的,具体表现为结构裂缝的出现上。因此,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企业在实际的施工建设时,需注意结构裂缝的控制。基于此,从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出发,探析了相应的控制技术,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解决办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各种造的型建筑物应运而生。民用房屋大量出现,为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房建质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房建工程存在普遍性问题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及外部观感。我国相继发生房建质量事故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房建工程质量不容忽视。质量影响到建筑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工程质量问题是判定建筑施工企业承接工程能力的主要依据。中国消协公告消费者投诉重点问题中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排名靠前,我国主要建筑群为房屋建筑,房建工程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当下建筑结构建设中建材以混凝土为主,砼的抗拉强度较弱,施工中出现设计问题等会导致房屋裂缝。裂缝产生影响围护结构隔热保温功能,为促使现代建筑业发展,施工团队要控制房屋裂缝的因素。
        1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
        1.1混凝土选材配比不合理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与选材有关,当材料性能质量不过关时,将会对整体建设质量造成影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现大量未鉴定、缺乏检测报告的材料。在施工建设中,如果应用上述材料,将会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各类建筑材料中,钢筋材料、混凝土材料均会受到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当材料配置不合理时,就会引发结构裂缝。建筑施工操作中,施工人员没有遵循标准要求配置材料,导致水灰比配置不合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性能。在标准要求下,水分与水泥的比例应控制为1:4,为了确保混凝土流动性,可适当增加水泥的添加量,但总体添加量必须小于35%。水泥材料具备水化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水分,致使材料内部出现较多水泡,降低混凝土的抵抗能力。当受到重力影响后,材料内部的气泡量会持续增加,此时就会产生结构裂缝。
        1.2温度原因
        由于混凝土结构会受到温度热胀冷缩的影响,当结构本身的性能难以应对温度作用时,就会出现结构裂缝。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作业结束以后,因为建筑结构中的内部空间是非常大的,结构内外部温度差值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膨胀的温度应力产生,甚至在一些条件下会伴随渗透压力的存在,在这些作用力下,结构裂缝出现,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安全性不足。
        2建筑结构设计裂缝解决办法
        2.1建筑材料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材料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性,施工方要把好建材质量关。要了解供应商信誉,保障采购材料满足国家标准,运输中根据材料特点、地点进行分类存放,如水泥储存需防潮,及时对储存温湿度检查。材料使用前对材料抽检,施工人员做好材料使用量记录。底板钢筋砼对水泥性能要求较高,在水泥使用前要进行复检。施工原材料选择要从施工要求出发选择,控制混凝土配置配合比,在振捣作业中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施工中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混凝土终凝前开展抹面工作。
        2.2施工过程中的裂缝防治措施
        结构裂缝的重点在“防”不在“治”,防患于未然是最重要的,处理得当、施工方法科学、施工工艺规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裂缝的出现。


在了解裂缝产生的原因后,预防就要有的放矢。对于温度裂缝,一是严格控制砂浆的配合比,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水泥和水的比例;在拌制之前需进行试配,保证砂浆的保水性、和易性;砂浆要充分搅拌,注意外界环境温度,使用专用砂浆自动配料搅拌机;二是抹灰基层处理方法应得当;一般混凝土要提前1~2d用清水浇透,防止抹灰过程中砂浆中的水分被混凝土夺走,表面出现水光后即混凝土湿润完成,在抹灰前用手触摸可感觉到潮湿即可;三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多孔砖需在施工前适当浇水,阴干半天左右即可抹灰处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把质量关。确保混凝土工程表面平整,控制好垂直度,以此达到控制抹灰厚度的目的,注意不能出现抹灰厚度不均的问题,这样即可从最大程度上减少龟裂问题的发生。分层抹灰。抹灰总厚度、分层厚度都要严格控制,一般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不超过20mm,高级则不能超过25mm,外墙抹灰不能超出20mm。
        2.3科学控制混凝土温度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在选用水泥材料时,应选择低水化热反应水泥。②在搅拌水泥时,添加适量的缓凝剂或减水剂,同时对水泥使用量进行控制,以此降低水化热反应,确保混凝土温度的适宜性。③使用细粉煤灰代替水泥,选择高和易度混凝土,注重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建筑施工期间,合理降低混凝土温度,缩短搅拌站到入模时间,以此控制混凝土的结构裂缝。
        2.4提高混凝土强度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有效减少结构裂缝的出现,施工人员要尽量采取有效的方式,来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结构标准的要求,比如,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在施工作业进行时的自承重墙块材有着严格的强度标准。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质量的管理,使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用量和质量都可以与实际需求相符合。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展时,对于不同的浇筑部位,都要做好浇筑质量的严格控制,采用恰当的浇筑方法。
        2.5重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多种施工裂缝都是在后期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需要将保温板等工具放置在初凝混凝土表面,避免阳光暴晒混凝土,从而产生膨胀裂缝和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必须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处理,避免水分过度挥发,降低凝结稳定性。为了避免浇筑施工裂缝的产生,还应做好施工人员管理,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混凝土板块,避免影响混凝土的平整性。管理人员应注重监控混凝土表面温度,避免混凝土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加大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做好施工裂缝检测与保障工作,以此减少浇筑施工环节的温度裂缝。
        2.6表面处理技术
        因为在一些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多为一些细小的裂缝,针对这种类型的裂缝,一般可采用表面处理的方法。因此,表面处理技术虽然是裂缝控制方面的有效方式,但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在一些细小裂缝控制中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的表面处理技术应用时,要沿着混凝土裂缝表面铺设一定的薄膜材料,比如,可选择树脂材料,随后应用注入法将修补材料注入裂缝内,实现裂缝的修复。
        结语
        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各种裂缝问题,施工中要做好防治措施。建筑结构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做好房屋裂缝科学管控,应从施工规范出发,加强对建材质量等环节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不断变化,要对出现问题合理分析才能减少房屋工程裂缝。本文针对房屋建筑使用的结构分析,得出实际工程中主要裂缝质量问题,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研究砖混结构、钢结构质量事故,总结建筑房屋结构施工裂缝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苟浩,庞林川,邹月,等.建筑结构施工中房屋裂缝控制措施[J].砖瓦,2020(11):122-125.
[2]马攀.房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及其施工质量控制[J].陕西建筑,2020(6):45-47.
[3]王丙垒,徐智丹,徐可.FQY防水系统解决方案在住宅建筑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