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探思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7期   作者:周晓军
[导读] 我国目前拥有的地下空间建筑数量非常多,地下空间建筑组成结构十分复杂,大多数建筑都存在密不透风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周晓军
        上海市奉贤区奉贤消防救援支队
        摘要:我国目前拥有的地下空间建筑数量非常多,地下空间建筑组成结构十分复杂,大多数建筑都存在密不透风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火灾事故容易产生大量有毒烟雾,火势很难得到控制,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本文就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及救援控制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对地下空间建筑结构的分析找出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方案,为未来地下空间建筑预防火灾事故及救援处理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地下空间建筑;火灾;灭火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人们对社会需求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工作生活场所的安全性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地下空间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依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造成不可控制的形势,火灾事故的发生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由于地下空间处于封闭状态透气性较差,很容易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而且地下空间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也十分受限。因此,救援人员要对地下建筑本身的结构进行详细勘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做好灭火救援工作。
        1、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的特点分析
        1.1火势发展迅猛
        地下建筑一般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在物品储存堆放上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物的规范要求不是很明确,地下空间电路问题也比较突出,复杂的线路布控在发生火灾时都会造成巨大隐患,由于这些特殊材料的物品充斥着地下空间建筑,因此在发生火灾时火势发展非常迅猛,呈现很难控制的态势。
        1.2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
        地下建筑在发生火灾时,由于火势迅速蔓延会造成地下空间氧气被大量消耗,在密不透风的环境下很快出现缺氧现象,物品燃烧同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由于氧气浓度低加上各种有毒气体的产生会给被困人员造成生命威胁。由于火灾发展的异常迅猛,地下空间内的物品会发生燃烧现象放出大量热,使得地下空间温度上升,并且随时面临气体爆炸的危险。
        1.3人员疏散撤离难度大
        地下建筑不同于其它建筑物,地下建筑安全出口和救生通道的设置非常少,在空间长度上很受限制,火灾事故发生时人员撤离疏散工作难度很大,拥挤堵塞现象会导致撤离效率大大削减,由于疏散撤离通道空间狭隘曲折,在人员撤离时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这给救援工作增添了巨大的麻烦。
        地下建筑出现火灾状况时,供电系统会被迅速切断,目的是阻隔地下建筑的正常用电,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电路起火造成的火势蔓延,通常情况下地下空间只保留用于逃生指引的应急指示灯。地下建筑物离地面出口较远的位置采光性差,在电源关闭后通道内的照明设施瞬间瘫痪,由于光线昏暗地下空间能见度大幅降低,被困人员在逃生撤离时容易产生恐惧慌乱心理,很难找到正确的逃生方向,在烟雾和有毒气体的笼罩下地下环境更加恶化,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4灭火难度系数高
        地下建筑在发生火灾时,灭火扑救工作不同于地面建筑,消防救援人员很难掌握地下空间构造,对于内部火势及原因不能详细了解,由于消防指战员不能很快确定着火位置及源头,因此灭火扑救工作遭到搁浅停滞。消防指战员需要深入地下火灾现场了解火情,根据火势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灭火方案,由于地下空间烟雾气体的干扰和光线不充足造成视线范围很小,这对工作人员排查起火原因寻找火灾源头非常不利。由于综合因素的干扰使得各项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工作效率大幅度缩减,火灾扑救情形也越发严峻。
        地下建筑由于具有较强的密封性因此对于信号的屏蔽作用很大,在火灾安全事故发生后,由于电路系统瘫痪,地下建筑的许多设备停止工作,内部人员和外界沟通联系产生很大的障碍,几乎处于失联状态。只能依靠地面消防人员进入到火灾现场,建立起内部与地面救援组织的联络,这对灭火扑救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耗费了人力物力很容易错过救援扑火的最佳时机。
        地下建筑存在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等不利因素,在灭火扑救工作中,需要铺设很长的供水管道,地下通道曲折坎坷容易受到堆放物品的阻挡隔离,灭火水带铺设所耗费的时间不断延伸,灭火设备无法对着火点进行精确喷射,很难高效的完成灭火扑救任务。
        2、地下空间建筑有效灭火措施研究
        2.1火灾发生初级阶段应急办法
        地下建筑在火灾发生初期,对火势进行有效管控和遏制是非常必要的,火灾发生初级阶段有毒气体和烟雾浓度都很低,空间内部结构也不是很昏暗,不会对被困人员造成生命威胁,此时被困人员应该迅速展开灭火扑救工作,确保灭火扑救效率最大化。建筑物内部一般都设有火灾检测器,当检测器检测到火灾警情后会迅速发出提醒,管理人员应该迅速做出反应,按照一定顺序组织人员逃离疏散工作,对火灾发生位置采取灭火扑救措施。

合理利用建筑内置的通讯设备,提醒被困人员从正确的逃生通道有序撤离,确保疏散工作的高效快捷,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管理单位在组织人员撤离疏散的同时,要做好火势控制工作。在火灾出现的初级阶段,要防止火势进一步扩散蔓延,尽可能的确保地下通风口正常运作,排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和有毒气体。利用空间内设置的消防器械对火势进行一定遏制。联系并配合地面消防救援人员,提供合理的灭火扑救意见参考,为灭火救援工作节省时间,寻找灭火扑救工作的最佳时机。
        2.2消防员迅速制定策略进行灭火扑救工作
        消防救援人员在接到出警通知时,应根据火势大小携带正常的灭火器械,确保灭火器材满足救援需求。在到达现场后,迅速组织现场勘测队伍,对火灾情况进行初步确认和了解,快速做出反应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消防救援人员应该对地下空间结构进行详细了解,对内部逃生通道准确熟知,结合空间布局进行火灾扑救工作,管理人员要配合消防救援人员的工作指示,尽可能的描绘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着火位置。便于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展开灭火救援工作,准确对被困人员做出施救,找准着火位置进行精准扑救。在火灾初级阶段进行火灾情势探测时要尽可能的借助先进仪器设备进行火情分析,避免由于火势较大地下空间环境恶劣对消防救援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地下空间内的烟雾气体会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同时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和干扰,烟雾气体的排放工作尤为重要。火灾发生后要确保地下通风口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的保障烟雾气体被排放出来,如果出现通风口堵塞现象要及时进行疏通开凿,根据烟雾量的大小适当增加排风洞口,方便烟雾气体快速排出,为消防救援工作争取更多宝贵时间。消防救援人员可以适当借助先进的排风设备进行烟雾气体排放,降低地下空间内部烟雾气体的浓度,为被困人员创造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也为后续灭火扑救工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快推进火灾救援工作的落实和进程。
        2.3运用多种灭火手段进行灭火扑救工作
        火灾救援工作当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方法就是集中喷射,扑灭内部火势源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灭火方式。在火灾发生初级阶段,由于火势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形成巨大的气浪影响,因此消防救援人员可以适当进入火灾内部现场,对火灾情形做出了解判断,通过选择正确的扑救措施和方案,对建筑内部着火点进行精准扑救,实现高效灭火救援工作。在火灾发展蔓延阶段,烟雾及有毒气体会逐步扩散,浓度上升笼罩整个建筑空间,消防救援工作者需要通过水枪等设备进行降烟除尘工作,在进入空间内部时需要借助强大的照明设备进行内部情况探明。救援水枪设备是最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对火势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消防指战员及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内部集中喷射灭火需要救援工作者深入火灾现场,通过合适的救援逃生路线,需要根据火势发展情形合理选择救援扑救时间,确保消防工作者的生命安全。
        消防救援工作常用的方式手段还有灌浇灭火,这种方法对救援工作者的生命安全进行强有力的保障,由于地下空间内部结构可能存在不适合人员流动,范围狭小等实践情况,在确保内部被困人员全部逃生疏散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灌浇灭火方式,通过向地下空间浇筑大量的水来控制火势发展蔓延,合理利用逃生通道出入口向地下空间灌浇灭火材料,阻断火势的进一步上升,降低内部空间的温度和气体灰尘传播情况。
        2.4保持火灾现场有效联络
        地下火灾事故发生后,地面组织调度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同时关系到地下建筑火势控制和损失降低等问题,在消防救援过程中保持通讯联络的正常建立对于工作进展有很大帮助。火灾现场指挥部应该尽可能的设置在离地面逃生通道较近的位置,便于掌握地下火情发展及人员疏散逃生情况,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制定方法策略,发挥统筹调度的最大效用。地下空间火灾事故在救援扑救工作上具有很大难度,地下密闭空间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消防救援队伍的建立要充分考虑互相帮助协调作用,做好消防指战员生命防护措施,对于火灾地下空间内部信号强度要予以保障,确保信号强度能够满足沟通联络的需求,有效的沟通联络能够及时获取火灾现场情形,保障消防救援人员及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为火灾救援扑救工作争取更多时间和机会。保持火灾现场有效联络能够加快灭火救援工作进程,降低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民生命安全遭受威胁的状况。
        3结语
        在以后的地下空间灭火救援工作当中,要尽可能的了解建筑内部空间构造,通过对地下空间实际状况的掌握和熟悉,制定合理的灭火扑救计划,在保障消防人员和被困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高效高质量的灭火扑救工作,降低火灾对地下建筑造成的各项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夏晓光.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若干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8):53.
        [2]李霖.地下商业建筑的消防隐患和治理问题[J].今日消防,2020,5(04):79-80.
        [3]韩志军,吴建平.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5):222+135.
        [4]刘为民.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今日消防,2020,5(06):46-47.
        [5]易荣,贾开国.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探讨[J].地质与勘探,2020,56(05):1072-10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