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辉 张玉超 刘永波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围绕动车组检修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依托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智能手机整合射频识别、互联网短信平台、无线通信等技术,研究探讨动车组专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以实现各类检修设备、设施的技术档案、维修规程的规范与统一管理,确保动车组检修设备设施正常有效运转,保障动车组运用检修生产的稳定与高效进行。
关键词: 动车组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展望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动车组高级修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围绕动车组高级修作业的计划编制、工艺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物料管理等方面内容,对动车组检修提供全面的信息化覆盖和智能化的信息协作,实现动车组高级修全过程的检修管理信息化。
1系统组成
动车组高级修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综合管理模块、检修信息管理模块和设备管理模块等三大功能模块,将计划管理、物料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工艺管理、履历管理和设备管理等融入同一平台,进行协同作业和管理。综合管理模块包括主数据管理、调度监控和数据接口管理等功能,采用统一的配置管理和统一的基础数据管理,可实现检修数据的段级、车间级和工位级的可视化展示。检修信息管理模块通过整合业务管理和现场检修生产各子模块,打通各环节,提升动车段生产数据准确性,提高生产信息管理透明度和跨职能协调等综合能力,助力动车段的服务升级。设备管理模块倾向于检修设备的维护保养、故障采集、状态监控的综合管理,通过物联网、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等技术对动车段内设备检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实现全段设备实时联动反馈,为资产、设备状态提供完备、周密的运维保障,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2新时期动车组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措施
2.1故障分析及精准检修
在日常的检修实践中可以发现,诸如继电器等配件,在高级检修过程中保持了较好的状态,但是检修完成后其故障频率却大幅提高,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时间差”问题,即这些配件的使用寿命已经接近完结,而在检修完成后的某一时间点正好达到使用寿命,这就使得检修过程中很难发现配件问题,冲击了动车组的整体检修质量。在将信息化系统应用于检修过程的情况下,检修部门要实现同配件厂家的数据互通,将各配件的使用寿命录入到信息化系统中去,再利用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分析与自动生成功能,提出某次检修中必须修缮或更换的配件,一方面,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检修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这也可以实现精准提料,避免额外的成本投入。
此外,在高级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配件故障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该配件的自带系统故障,受厂家贸易壁垒等现实因素的限制,使得动车组检修部门无法精准采购对应的配件,而为了达到质量效果又不得不进行系统更换,这既增加了检修的成本投入,也在客观上滋生了大幅度更换配件后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风险。因此,应当事先同主机厂的有效合作,依照动车组分系统的特点,在信息化系统中建立结构树,依照物料编码规则将配件纳入到系统中来,再依照标准化图纸编写维护手册并录入系统,为精准提料与检修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
2.2智能动车段建设及检修
智能动车段是在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实时控制、科学管理、精确决策”为目标的综合解决方案。将实现安全高效科学生产,并全面提升动车段管理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方式、强化数据交换共享、提升当前系统的数据关联和信息融合程度、充分挖掘智能化应用需求,对动车组、关键部件、人员、物料、设备等进行自动识别、数据采集、监测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的感知;利用新型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段内各种无线移动设备的互连互通,提高车地间设备设施的信息交互能力;分析挖掘车辆运行监测数据、检修作业数据、故障信息数据等,为检修生产科学组织、运行安全超前防范、故障处理知识积累、部件质量源头控制等提供信息支持;构建覆盖车辆运用维修和经营管理的智慧应用,进一步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保障行车安全。
2.3维修理论和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强化
为了提高系统的专业化管理水平,还需要以机车车辆维修基础理论、可靠性与故障理论、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安全性(RAMS)、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等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系统功能使其更好地符合机车车辆运维业务的客观规律。同时,在软件产品设计实现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企业资产管理(EAM)、企业资源规划(ERP)、维护、维修、运营(MRO)、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现代信息化管理思想。
3功能设计
3.1设备台账管理
设备台账由设备主卡组成,是掌握用户管辖范围内检修设备资产状况、各种类型检修设备的拥有量、检修设备分布及其变动情况的主要依据。是以《铁道部车辆机械动力设备分类代码》为依据,按设备编号顺序排列,便于新增设备编号和设备分类的统计。
3.2设备检修措施
设备检修分为日常维修和小修、中修、大修,日常维修分为日检、季检和临修。日检的重点是检查设备外观,确认设备使用、运行状态,并进行开工前的功能试验。季检的重点是对整机技术性能进行检查确认,及时处理故障,恢复设备技术性能。临修是针对出现的各类临时故障进行及时分析、妥善处理,恢复设备技术性能,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设备大修需依据大修标准检修并更换主要部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到下一个大修期。可对设备维修质量记录进行把控,做到每修一台设备都有完整的维修过程记录及人员信息的填写。对维修后的设备在下次出现同样故障时可进行质量追溯。并能对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可用做后期的预防性维护,为日常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依据。
3.3系统功能
系统围绕动车组高级修的计划管理、工艺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物料管理等方面,通过现场作业指导和检修过程数据采集,对动车组检修提供全面的信息化覆盖和智能化的信息协作,最终实现动车组高级修全过程的检修管理信息化。计划管理负责动车组高级修年、月、日、列计划的编制、发布和计划跟踪,负责高级修状态的统计上报和生产组织协调等。作业管理负责检修工单派工、接收、维护及关闭功能,进行检修过程的动态监控和班组作业工单的统计分析。通过对检修作业各环节的信息采集,对动车组的检修作业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实时显示当前检修动态、工作进度、工时等情况,实现动车组检修作业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采用图形化方式实现对动车组检修生产状态监控。班组检查人员可通过手持终端或工位终端获取检修工单,按照工单进行相应项点的检查、检测、拍照、记录等,完成车辆检修检测作业动态管理。作业人员提交任务后,质检人员通过手持巡检终端对检修情况进行质检或抽查,质检通过即可确认,实现检修的闭环管理。系统能记录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员、处理结果,并形成闭环分析,对相应的质量问题进行管理。
3.4以包容态度探讨新的业务模式
“互联网+”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必将为传统行业带来深入改变。新型的IT项目研发和维护管理模式的不断涌现,平台社群化、O2O、终端支付等也将大大丰富当前运营模式。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铁路,其特点为专业化分工明确、生产参与程度较高,以包容开放心态看待新业务模式,有望进一步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应用体验,更好地为铁路行业服务。
结语
运用目前使用的车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集中在设备维修台账和设备履历台账管理上,这种传统的人到现场进行维护、事后填写纸质台账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场要求。建设动车组专用设备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各类检修设备、设施的技术档案、维修规程的规范与统一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动车组检修设备设施能够正常与有效运转,确保动车组运用检修生产稳定、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骞.浅谈信息化系统在动车组高级检修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3):137-138.
[2]史天运.中国高速铁路信息化现状及智能化发展[J].科技导报,2019,37(6):53-59.
[3]李启乐,李燕德.基于信息化的高速动车组维修管理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4):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