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科
新疆新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框架结构运用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并且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能更好地满足建筑施工短工期、高质量的要求。但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大,想要实现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原有框架结构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实施技术创新,以便强化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文中将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创新内容作出一些改进,具体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关键字: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框架结构体系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支撑体系,是通过梁板柱结构的搭接而形成相应完整的结构体系,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承受房屋全部的荷载。在具体运用中,框架结构体系已逐渐延伸到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做到内部承载与外部结构力学、建筑立面美学两者兼顾。
1建筑工程框架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内容,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等构件相互拼接而成的,通过其中不同的组合来强化水平和垂直载荷。足够的强度和合理的设计,可以让建筑工程框架更好地承载。工程框架多由混凝土、岩石、砖、钢材等众多材料堆砌装配而成。框架结构分为单层和多层结构,也可以按照立面结构不同,划分成对称与不对称结构。从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的总体需求来看,混凝土工程框架的使用频率最高,施工效率更高,并且在质量上更有保障。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主要特点
首先,高层建筑需求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不断上升,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当中,需要更多的住宅和基础设施。一、二线城市的高层建筑在不断的建设中,超高层建筑也更多。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这些城市都倡导使用高层建筑,但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框架结构的要求非常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强度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其次,设计要求更高。建筑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上限。但在材料物理学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现在,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进行建筑框架结构的搭建,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当今我国日益复杂的建筑工程环境中,为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更多企业考虑的是提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各种构思巧妙的结构来承载更大的重量。设计师在综合分析高层建筑分布的地理位置特征后,可以在框架结构设计上凸显个性,通过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分析,可以保证建筑结构框架在遇到自然灾害时,能够有更好的承载能力。现代高层建筑对框架结构的设计要求更高,并且有众多的外观设计要求,这也是现代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设计的特点之一。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能够影响建筑物剪力墙结构主体的施工效果,其浇筑能力不但会干扰整体建筑的应用安全性与稳定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水平。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效果越明显,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水平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剪力墙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施工时,其具体施工工艺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框架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判别。对于不同的施工对象,应采取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原材料来浇筑剪力墙结构的主体应用配件。在实施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剪力墙底部进行填充。所选取的填充物以无石子砂浆为主,且浇筑后的墙体硬度水平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可继续进行后续的工程施工操作。而在面对墙柱混凝土水浇筑施工时,则应采取分层式的混凝土填充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使剪力墙结构的外表面保持相对平滑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墙体内部坍塌而造成的建筑工程框架损坏类问题[3]。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混凝土需要保持30℃以下的入模温度,且在浇筑过程中也必须借助鼓风机等设备对混凝土内部的升温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3.2延伸性框架结构施工效果图
框架结构体系是以梁柱体系为支撑形成完整的承接荷载体系,是建筑工程中的内核工程。框架结构是建筑的支撑结构也是建筑立面的支撑结构,其将竖向的柱进行扭矩化,形成往上延伸的轮廓,并且进行有序的排列与组织形成动感的立面,同时在施工中将横向的圈梁进行突显出来,将竖向的柱进行分隔形成大小不同的格状。这样整体的框架结构将不仅起到结构上的承载作用同时也起到相应的装饰作用。
3.3钢筋结构施工优化
框架结构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包含三个阶段:材料准备阶段、焊接施工阶段和下料施工阶段。在材料准备阶段时,必须要准备好强度足够的钢筋材料,并且对存取设定严格的规定,防止钢筋被盗,造成材料损失。在购买钢筋的时候,要仔细地对钢筋进行检查,确保钢筋在质量和数量上达到工程要求。进行焊接施工时,应根据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设计要求,对整个钢筋框架结构进行严格地检查,确保钢筋质量符合要求
3.4模板工程,增加结构性能
模板工程是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该项施工能够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框架基础。所以,应当关注优化模板工程环节,确保能够从模板设计、吊装、组装、安装以及拆除等方面予以调整,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其中模板设计需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确定内模板与外模板的规格,但是,外模板在多数情况下要比内模板长25cm,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内外模板间的差距。模板吊装方面是必须予以重视的方面,因为框架结构建筑的模板大小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安装,吊装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吊装时要注意环境和保护两个方面,即执行吊装环节时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处理,避免障碍物过多干预,也要在白天开展作业,避免在光线较低的夜间开展。吊装保护是在吊装模板时对模板添加保护措施,防止与周围物体相接处而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工程结构。模板组装环节要深入了解设计要求,明确设计详细内容,在吊装完成后仔细检查所有配套构件是否缺失,并检查密实程度,若存在缝隙要利用海绵等物质及时予以填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安装模板时先要提前做好模板清理工作,将内部的碎石、砂砾等完全清除,并与放线测量相结合,利用引线将内外模板等位置予以明确,再进行不同的处理。
3.5钢材材料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到钢筋材料,利用钢筋材料具有的性能可保证建筑具备牢固性。在钢筋材料应用于建设中时需要对钢筋材料实施焊接技术、测控技术、安装技术、拆除技术等,并且对于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建筑外框建设的初期要将钢筋框架制作成建筑楼体的初始形态,再通过应用核心墙提升建筑楼体的整体稳定性能。在进行钢筋骨架安装作业时需要采用加劲筋成型法技术进行安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对于所需的加劲筋圈进行良好的制作并与钢筋进行对齐开展焊接工作,在焊接作业完成后要将成品放置于具有干燥阴凉的环境中进行储存。在钢筋骨架制定完成后要及时连接钢筋笼的上下部结构,在连接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部钢筋笼不能对下部钢筋笼产生的压力较大,如果钢筋笼的重量较重会因压力大而对孔壁产生破坏。
结语
综上所述,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因其在受力性以及抗震性方面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作为提升高层建筑安全性的关键技术,所以,必须要提升对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视,积极完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的各个环节,确保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良好的施工质量,增强稳定性的同时,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
参考文献
[1]赵亮.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对策[J].居舍,2019(35):87.
[2]应永泉.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与预算,2019(11):89-91.
[3]姚延鸿.房屋建筑框架结构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