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域文化对园林小品配置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5期3月上   作者:王德州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需求更多体现在地域文化的表达上。园林小品不仅是大众观赏的景物,而且应该作为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承担表达城市文化、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重担。鉴于此,本文就域文化对园林小品配置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王德州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需求更多体现在地域文化的表达上。园林小品不仅是大众观赏的景物,而且应该作为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承担表达城市文化、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重担。鉴于此,本文就域文化对园林小品配置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小品;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对园林小品的影响
        在优秀的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是特色的体现,是整体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依托,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最深沉的精神传承,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积淀成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园林小品作为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方面,是地域文化元素的载体,充分诠释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小品不仅生动形象,为庄重的建筑增添了一份趣味,为整体空间丰富了层次,更是一个城市特征的展现,承载着展示和传承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的使命[1]。
        2.地域文化下对园林小品配置理念
        2.1合理组织空间
        2.1.1空间分割
        采用攀缘植物、墙体以及绿篱对空间进行分割时,高度宜控制在0.6m左右,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分割空间的目的,并且也不会产生封闭感,空间仍然具有连续性,居民可以四处观赏。若分割体的高度过高,则会增加空间封闭感,并且也会影响居民的视线,能欣赏到的景观相对有限。采用花架小品分割空间时,需要注意控制好尺度与比例,使空间形成隔而不断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周围环境合理设计花架的粗细,过粗则会使人有堵塞感,过细则无法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采用地面铺装展示分割空间时,不同的地面铺装会显示出不同的质感,不同的材料运用,显示分割更为显著;不同的高差变化,是分割空间的常用手法。草皮和硬质铺装形成鲜明的质感对比,地面变化增加了空间的深度感[2]。总的来说,合理组织空间,可以丰富居民视觉效果,从而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半封闭状态的空间可以给予人宁静、舒适的享受,也能给予人安全感;开放空间则可以增添生活气息,便于居民往来。
        2.1.2空间渗透
        空间分割与空间渗透二者相辅相成,没有渗透以及联系的空间,会让人感觉到压抑、局促,而单纯的分割也会给人在视觉上造成不适感,通过空间分割与空间渗透的合理运用可以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采用花架作为分割体,不仅可以增加园林小品效果,同时也能起到空间渗透的效果,使花架两侧的景物互相衬托。同时若土地资源有限,利用花架还可以起到增加绿化面积的效果,给予居民优美的视觉享受,可以采用“隔、通、分、挡”等手法合理设计花架,从而解决绿地资源不足的问题[3]。采用雕塑、花隔墙以及门洞作为分隔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门洞的设置可使人们有场所感,而且又能与外界相互渗透,联系紧密。这种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也能保持它的独立性。
        2.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在人的思维当中,自然的绿色代表生命,自然的东西更容易使人感受到美好、和谐,因此,在园林小品设计上要尽可能保留自然的东西,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的园林小品设计要尽量保留该地区原有的自然特点,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保留较大的树木,再配合新种植的树木可以及早成景,同时也能节约绿化成本,减轻后期绿化养护的压力。
        3.园林小品配置分析
        本文以徐州地域文化为例对园林小品配置的影响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3.1“形”在园林小品中的运用
        3.1.1编钟造型
        编钟兴起于周朝,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是中国古代民族重要的打击乐器。编钟工艺精湛,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在城市建设中,也应该有更多的此方面的元素出现,才能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文化特征,才能更突出与其它城市的不同。如,汉文化景区中随处借鉴的汉代编钟造型的路灯,见图1,将两汉文化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灯具的造型之中,映衬着古徐州的历史氛围,古朴厚重,与景区文化结合别具匠心。

       

        图1汉代编钟造型的特色灯具
        3.1.2汉画像石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在内容上包括了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具有题材广泛、布局鲜明的特征,因此成为艺术家青睐的创作元素。徐州汉画像石在园林小品中展现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浮雕墙、桥栏杆装饰和雕塑等,如,徐州汉桥的栏杆装饰、云龙湖风景区的碑石、市民广场壁画等,见图2。使得游客在驻足欣赏其外在美的同时,可以更多地欣赏到其内在的韵味,感受徐州从古至今的文化震撼[5]。

       

        图2 汉桥栏杆壁画装饰
        3.2“神”在园林小品中的运用
        3.2.1“福寿”主题小品
       “福寿”主题小品多出现于彭祖园中,结合花草建筑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观。彭祖园中“福寿”文化突出,城市的文化气息通过很多地刻、雕塑等完整的体现,福寿广场中有一椭圆形喷泉,上刻“福”、“寿”二字,均用单块的青石板雕刻,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福寿石刻,其间,分布着104块各个书法家的“福”、“寿”石刻组成的方阵,分别以真、隶、草、篆等文字雕刻,喷泉与“福寿”字符的结合,寓意丰富,主要是“大福大寿,源远流长”。彭祖文化中“福寿文化”也是地域民俗文化的核心,福寿双全是人们的美好追求。
        3.2.2雕塑小品
        雕塑是指美化环境或者用于纪念而雕刻塑造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徐州集合了两汉文化、彭祖文化和战争文化的精神底蕴。彭祖园中的彭祖石像、汉文化广场的汉高祖的铜铸雕像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中的领导人石像,这些造型雄伟、气势磅礴的雕塑,向每一位游客展示了徐州的内涵底蕴和文化的魅力。
        结语
        作为城市形象较重要要素的城市园林小品在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与表达方面,也需要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通过对徐州市城市园林小品的研究,了解到其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能确保文化的保留和传承。
参考文献:
[1]赵雪莹.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0.
[2]蓝蕾.基于地域文化的花卉主题园构建探析[J].广东园林,2020,42(02):81-86.
[3]李悦煊.浅析风景园林造景植物配置[J].现代农业,2019,(10):1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