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5期3月上   作者:黄敬声
[导读]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我国的人口比较多,耕地的多少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近些年来对土地安全管理引起重视,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实现耕地保护。

灵山县自然资源局 黄敬声    广西灵山    5354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我国的人口比较多,耕地的多少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近些年来对土地安全管理引起重视,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实现耕地保护。为了解决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各种问题,本文立足当前耕地保护现状,分析耕地保护不容乐观的成因,结合具体情况探析具体的改革对策,并且落实各项举措,从而确保区域耕地保护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耕地保护;管理问题;管控对策
        引言
        耕地保护是粮食安全底线,事关农民权益乃至乡村振兴,农地姓农这条底线不容触碰,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当前,由于我国城市化步伐的推进,使城市建设期间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实际上能够有效利用的土地资源却越来越少。而对于农村贫困地区而言,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田地撂荒现象明显加剧,土地资源闲置等问题日益凸显。
        1耕地保护面临的新问题
        1.1闲置耕地多
        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农村青年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很多土地荒芜。而且,在农村很多土地资源存在分布不合理现象,并且具有区域性特点,如果将土地资源集中进行管理,则比较困难。另外,通过对农村发展分析,我国住宅面积与人均土地面积都比国家规定的标准要高,这也是农村耕地闲置的一个原因。
        1.2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由于长期的开发复垦和整理,耕地的后备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变化,后备资源比较少,占补平衡压力大。后备资源可不断的开发和利用,将其开垦之后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在实施阶段,将实施的补充耕地等级折算,增加了占补平衡的压力。在当前的投资管理中,如果开发的难度比较大,剩余的后备资源出现片块小和分布零散的特点,因此很难进行管理。在后期管理中,资金投入多,新增的耕地比例低,加上是劣质耕地,整体管理势必受到影响。
        1.3耕地土壤肥力差且退化严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调查发现,我国耕地层的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平均为1.86%,与其他国家相比,土壤肥力明显不足。虽然少部分地区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针对土壤肥力提升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出现了降低现象,比如东北地区。除此之外,pH值也是判断耕地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南方地区的耕地pH值不断下降,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现象。还有一些工业地区的耕地存在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现象,总体来看,南方地区的重金属污染高于北方地区。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但肥料投入水平、施肥结构与比例仍不合理,有机肥投入量较少,钾肥投入量虽有增加,但与测土配方施肥的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
        2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
        2.1切实强化耕地保护责任
        人口比较多,但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增地减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认识到土地问题是重点问题,这还关系到区域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等。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地方经济发展,都要坚守耕地红线,在后续发展中切实增强耕地保护的忧患意识,友好处理经济建设和用地需求等方面问题。在发展中必须将耕地保护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地方政府的管理主体,完善土地执法监督管理机制,针对出现的土地违法现象,必须及时处理。实际工作阶段,认真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和部门共同责任,将耕地保护作为工作人员任期管理的目标,严格地进行考核。
        2.2开展耕地规范化管理
        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强化地方政府的保护责任,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在初期发展中需要对各级干部进行思想指导,耕地保护的责任及时落实到党委和其他负责人身上,各级的工作人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当前管理的具体情况,不断开展务实管理。在当前管控阶段,解决重发展和轻保护的问题。积极落实耕地保护的责任,必须及时处理存在的耕地保护问题。针对重大的违法行为需要严格追究责任。整个过程中科学的规划管理很重要,要注意的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现有的政策方案,不断稳定基本保护面积,只有不断推广农田保护形式,才能完善现有的农村网络经济管理模式。在实施阶段按照规定的要求实施,强调的是公共参与,要树立一个责任制和两个网络建设的形式,在基本农田日常管护阶段,逐步实现管理网络化和监督社会化,在后续保护阶段,切实地进行耕地保护和基本管控。
        2.3农业空间耕地数量保有和质量提升
        农业空间是耕地保护的主要落脚点,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基本载体。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确保优质耕地集中严格保护;农业农村发展区中,宅基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集体产业、村庄绿化及村庄内部交通道路等村庄建设区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科学引导和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探索差别化模式,注重林业发展区、牧业发展区中具有良好耕作层的林地、草地种植能力保护,做好耕地后备资源战略储备。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村发展区、林业发展区和牧业发展区以外的农业空间统一作为一般农地区,是落实一般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农用地开发整理的重要空间。
        2.4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建立规划耕地保护目标落实制度体系,完善“划、建、管、补、护”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2.4.1目标分解下达,层层传导
        根据不同地区耕地资源条件,分解下达各乡镇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指标,明确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建立县级政府与乡镇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传导机制,层层分解,压实责任。
        2.4.2严格耕地保护专项资金使用
        建立保护责任与资金补偿挂钩机制,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确保耕地数量及保护力度,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落实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2.4.3强化耕地质量监测保护
        按年度开展全域耕地质量主要性状调查与数据更新,及时掌握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及演变趋势,清除影响耕地产能的障碍因素,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
        2.5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政府基于工业发展以及城市拓展过程中对耕地占用的有效补救措施,同时也是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重要举措。该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耕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充分落实好耕地保护工作。因此,政府需要积极贯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发展以及城市拓展来有效控制耕地占用这一现象发生的源头。首先,要进一步严格用地审批,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和计划引导,严格控制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其次,要抓紧开展土地整治储备,建立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数据,可在储备库中提前做到挂钩补充落实占补平衡,做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保障耕地“占一补一”。
        结束语
        耕地保护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管理阶段的具体情况,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本文分别从切实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开展耕地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及时处理现有的问题,从而减少当前耕地保护阶段的各种问题,确保整体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戴晓鹂,黄天添.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创新科技,2019,19(10):70-79.
[2]王飞宇.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9(28):114-116.
作者简介:黄敬声(1975-),男,汉族,广西灵山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土地管理等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