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3月第8期   作者:谭炽文
[导读] 近年来,现代化建设迅速
        谭炽文
        身份证号码:44180219880612****
        摘要:近年来,现代化建设迅速,随着建筑施工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施工建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阶段应用最多的建设工程材料就是混凝土,同时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混凝土施工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新技术。但是从当前阶段整个建筑工程行业混凝土大体积施工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施工难度依然较大,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是施工工艺的选择存在问题,就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是对当前阶段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由于建设工程承载性的高要求,就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大体积混凝在施工的同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会影响工程的整体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这些有可能都是在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同时由于水化热不均从而使混凝土出现的裂缝的原因。
        1概述
        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不小于lm,或预计会因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可通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总体来讲,大体积混凝土就是体积大,同时水化放热时间比较集中,导致温升较普通混凝土结构高,内外温度差大,或者整体温度应力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投产,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如各种形式的混凝土大坝、水池、桥梁墩台、高层建筑基础底板以及大型设备的基础承台等,越来越多的地方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条件复杂,以及其本身的特性,浇筑后大量水化热带来的混凝土温升所导致的开裂隐患,加之混凝土材料本身性能波动较大,如何对其裂缝进行有效控制,成为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关注与研究的热点。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浇筑技术的施工难点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技术应用水平关系到工程质量水平。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用量较大,钢筋消耗量也较大,建设密度和施工体积同样较大。在建设过程中要提升技术应用水平,规避质量问题,采用合格的技术管理方式。随着施工工程规模加大,工程管理负担也逐步增加,一旦出现人工失误,就会对建筑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妥善处理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施工问题,例如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难点主要集中在浇筑工作难以满足建设工程要求的高度与广度上。随着建筑物的标高尺寸增加,混凝土承受重量也逐渐加重,导致结构压力变大,建筑物的高度越高,能自由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无形中增加了混凝土的施工难度,这也会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为了规避这些问题,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效率,建设企业在施工之前就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手段,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避免复杂的施工工序而带来质量隐患。同时,还要提升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使混凝土施工得到有效管控。从混凝土施工角度来说,采用的建设原料包括水、骨料、添加剂,还有不同作用的矿物质,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工程标准和相关比例进行混合搅拌。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配合比要科学合理
        在正式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是选择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二是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准确,并且科学合理。在对材料进行配比时,不仅要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还要尽量的节约材料和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可知,混凝土中以骨料为主,大概占据了80%左右,因此应该重视对骨料的选择和使用,同时要满足相关的数据标准:一是膨胀系数要尽量的小;二是岩石弹膜不能偏高;三是消除表面的弱包裹层。除此之外,选择砂子材料时,二区中砂为主要的使用材料,其中的含泥量不能够超过1%,同时还要保证砂子的体积在5mm~31.5mm间。水泥可以用粉煤灰进行代替,但是要使得粉煤灰要和水泥保持相同的颗粒大小,掺量必须在15%~20%范围。这样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水化热的问题。此外,使用相关的配料可以增加水的散热速度和降低水放热的时间,例如:低、中水化热的水泥种类;含有矿渣硅酸盐的水泥等,同时还要保证水泥的使用量,使其含量每米不高于450kg.
        3.2分层浇筑施工
        分层浇筑的施工方式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重要手段,在分层浇筑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其质量,每一层浇筑的厚度大概在50cm。只有在大型的建筑工程中,才会常用到这种混凝土浇筑方式,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分层浇筑的优势和特点,减少大幅度的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分层浇筑施工中,分为三种施工方式,一是分段分层,需要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浇筑,只有确保下层的质量过关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施工;二是全面分层,只有等初步的混凝土凝固了才能够进行后面的浇筑;三是斜面分层,是确保下面的一层浇筑好,才逐步的进行上层的施工,同时还要注意振捣工作程序性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分层浇筑施工成为最常用的施工方式,此外,与此相关的施工技术已经较为完善,不仅能够加快散热速度,还能够方便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大大的提高的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3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水热化现象的出现,会导致隔热现象严重,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差异的不良影响,所以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预防。可以从水泥水热化这方面进行有效的解决:首先,施工人员可以选择水热化程度较低的水泥材料,同时加入部分的减水剂,来减少水泥量,然后在使用相关的技术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差,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解决,一是在浇筑前将钢管依次排开进行填埋施工;二是浇筑时,应当均匀持续的进行浇筑;三是浇筑完成后,需要通过冷水进行降温处理。最终,可以通过防水草帘等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保温处理,使得混凝土表面降温较慢,较少内外的温度差异,尽量避免裂缝的出现。
        3.4混凝土的养护
        水泥在进行浇筑完成后会产生很强的水化热,如果水化热产生或者放出热量的速度和大小超过相关要求会对水泥水化的进程造成影响。水化热太快就会造成混凝土温差太大,非常容易出现混凝土构造产生裂缝,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结合建筑施工不同的位置和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混凝土,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养护实际上就是对其温度和湿度进行把控,有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两种方式。为了使水泥能够充分地进行水化,要对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护,尽量不让其暴露在外面,减少表面的水汽流失。在混凝土最外面的一层凝固前,用刷子对其表面进行搓压,等到表面光滑之后再次进行覆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覆盖的时候覆盖物不要和混凝土外表接触,避免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和覆盖物粘连在一起。
        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现代建筑的需求,工作人员需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特性及施工中引发质量问题的关键,做好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开展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工作,加强对原材料质量控制及运输时间控制,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建勇.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0(6):42-43.
        [2]王开国.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205-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