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保护在河道提升工程上的设计思路与理念 张磊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张磊
[导读]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时常出现暴雨、洪水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时常出现暴雨、洪水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社会群体、政府部门对山区抗洪及河道提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山区河道提升改造迫在眉睫。城区河道的提升改造工程需要充分掌握地区河流特性,统筹规划,综合整治。
        【关键词】环境保护;河道提升工程;设计思路;理念


        以J市某河道“一河两岸”提升改造工程为例,重点论述河道常规段和特殊段的结构设计方案,选择适合本工程特点的基坑支护方法,同时在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结构的拦河闸形式,以达到“一闸一景”的效果。
        1.工程特点
        山区地质条件较好,地基以卵石层为主,防渗设计应引起注意;河流坡降较大,护岸结构宜因地制宜,分段设计;城区施工环境复杂,开挖空间有限,对基坑支护的要求较高;拦河闸及护岸的设计需要结合景观要求,避免过于单调和突兀等。
        2.沿河护岸设计
        2.1常规段护岸设计
        2.1.1条件分析
        该河流因缺乏有效的治理和维护,局部段河道存在一定的淤塞现象,杂草丛生,降低了河道的过洪能力。河段现状护岸均为硬质材料砌筑,破损处较多。新建护岸既要保证整体稳定性,又要满足景观要求,以体现亲水性。
        2.1.2设计方案
        选择复合式护岸结构。该方案河道两侧挡土墙采用直立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墙后回填砂卵石,上部斜坡护岸采用生态反滤植生混凝土护面,下设壤土、土工布。直立式混凝土墙身设宽度为1.5m的人形平台。该方案的特点在于:采用斜坡+直立式的复合结构,直立面用以挡水挡土,斜坡面上种植生态绿化,景观性更强,避免单一的混凝土结构过于生硬;巧妙利用直立式挡土墙墙顶的悬臂端作为人行步道;另外,通过调节斜坡段的破度,在满足其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可使人行步道尽可能的贴近河水面,让行人更好的感受到亲水特色。
        2.2特殊段护岸设计
        2.2.1条件分析
        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需要在沿河道路某些位置设立观景亭,观景亭为木质结构,通过8根柱子与路面相连。观景亭垂直方向宽度为4.5m,其中临水侧2.5m范围坐落在挡土墙的悬臂端上。由于悬臂端长度过长,且承受部分观景亭的自重荷载和人行荷载,无论是采用常规的扶壁式挡土墙还是衡重式挡土墙结构,都难以维持结构的抗倾稳定性,因此必须使用更为可靠的结构型式。
        2.2.1设计方案
        根据整体稳定计算,采用一种扶壁式空箱式结构能满足抗倾稳定的要求,该结构由底板、中板、顶板和2道立墙组成。顶板以上即路面,布置观景亭,顶板和中板间的空间可供行人穿行,观赏河景,顶板和中板之间通过楼梯连接,供行人上下。中板、底板和2道立墙围成了空箱,为了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增加自重,在空箱内部填满卵石。
        3.基坑支护设计
        3.1条件分析
        拆除原护岸,新建护岸需要进行土方开挖,形成基坑,由于本工程地基多为卵石层,土体性质较为稳定,开挖坡比可达1∶0.8,采用常规的放坡大开挖方式即可满足要求。


然而本工程所在区域为城市人流集中的地段,河道两侧的居民楼、企事业单位众多,现状道路较为狭窄,一旦进行大范围开挖,必将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出行,且会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产生危害。此外,根据现场现有的摸探情况,沿河两岸地下均埋设地下排污管道,基坑开挖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护污水管道不受破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尽可能减小开挖范围。
        3.2设计方案
        钢板桩具有轻型、施工快捷的特点,在基坑施工结束后可以将钢板桩拔出,循环利用。但是本工程结构基础大多位于卵石层,若用传统方法施工钢板桩则难以打入。而H型钢的强度远高于钢板桩,能够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采用液压振动锤可以轻松地将H型钢振入卵石层中10m以上,且施工速度快,也能回收利用。
        4.拦河闸设计
        4.1现状溢流堰的改造
        该河流上游段现存一处溢流堰,虽然在此之前对该堰进行过一次维修加固,但是整体外观已很老旧,景观性能很差,因此需要改造。由于原溢流堰建设年限较为久远,因此采取的方法是拆除全部老结构,新建WES实用堰代替原有的溢流堰。相对于原来的折线形实用堰,曲线坝面更富美感,可营造类似瀑布的景观。由于原溢流堰处存在4m的高差,在WES堰上游设置坡度为1∶3,长度为12m的铺盖,让上游来水首先下泄至WES堰底,随后跃至堰顶,溢流至下游。下游依次设置满足消能防冲计算要求的消力池、海漫段和抛石防冲槽,确保河底稳定性。
        4.2现状翻板闸的改造
        现状河道存在几座翻板闸,由于河道淤积,运行时间较久,翻板坝多有损坏。本次整治工程需对翻板闸进行拆除重建。坝型选择合页坝,门叶底轴与闸底板闸门支铰座铰接,连杆机构带动闸门绕着底轴旋转,竖起蓄水成湖,卧倒放水行洪。连杆既是举升机构又是支撑机构,当闸门处于竖直挡水状态时,由上、下连杆自锁提供支撑力,液压缸卸荷不需要一直工作。
        4.3现状矮堰的改造
        该河流中游段现存一处矮堰,上下游高差不到1m,该溢流堰断面呈梯形,由于年代久远,堰身已经不完整,对此采用的方法是拆老结构,将其改造成“鱼鳞堰”,所谓鱼鳞堰,是用现浇方式浇筑成半圆形的混凝土薄片,厚度为200mm,错落有致的叠加在一起,形成鱼鳞状,由于上下游水位差不高,水流通过鱼鳞状的台阶落下,给人以鱼游水的美感。
        5.结语
        河道提升工程指的是为了稳定河流槽道、减小河槽的弯道、优化河岸条件及调整水流状态所采取的工程措施。这些工程措施的开展实施,都是为了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河流水利发展基础、推动水利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但是作为工程项目实施,其动工以后,对于原生态的河道环境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河道提升工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既要做好河道提升工作,同时也要扎实做好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军华,许琳娟,江恩慧.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提升治理目标与对策[J].人民黄河,2020,42(09):81-85+116.
        [2]丁一.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测[J].环境工程,2018,36(09):30-35.
        [3]王航.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J].环境工程,2018,36(06):42-46.
        [4]玄丽.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提升规划探析——以泸州渔子溪河道景观提升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8,34(06):147-154.
        [5]潘贤娣,张晓华.新的水沙和河道调整条件下黄河下游宽河道的改造[J].泥沙研究,2016,(03):53-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