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东洋
身份证号码:65212319870616****
摘要:本文概述施工行业中,市场主体存续期间涉及的管理内容及开展价值,进一步细分其可能面临的风险点,即投标、合同、资金以及竣工。重点探析如何开展风险防范,从成本管理、信息处理、环境管控、意识优化、合同管控、风险预警等多个维度推进。以期利用有效的财管手段控制施工企业运营过程中风险因素对组织整体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一、引言
建筑施工领域的经营项目呈现出运行周期长、前期投入多、经济收入不高等特殊性,对其财管风控有更全面的需求。现实经营存续中,部分施工企业因为内部财管机制的缺失使得资金管控程度有限,易出现资金链运转受限、经营利润增速放缓等现象。为化解此类问题,施工企业应当稳抓财管工作,积极推进风控建设,依托全面管控,保存稳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一)强化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防范风险,既要拥有完备的财管机制,又应以此为基石,深化成本管理。管理者工作期间,需把建筑项目工期、施工质量和现场安全成本作为工作的要点。其中工期涉及的成本应根据具体项目实施调整,把握最佳的成本点。而之后的质量和安全方面支出需有序配合,分别负责各自的工作。其中的安全成本来源于设备故障以及现场管控不当等引起的成本投入。管理者为此需持续积累实践经验,并针对实际现象加以剖析。此外,建筑工程分包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现象,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大管控力度,选用建设技术佳、行业声誉好的优质合作伙伴。合作期间,需创建专项的业绩资料,为今后可能承接的类似工程做好资料保存。签订相关合 同时,应当注重在建设团队人员薪资方面的约定,需按时支付,切不可出现拖欠工资的问题。施工企业财管人员需把成本管控作为工作中心,结合项目图纸以及当下市场情况展开细致估计。企业可借助内部开设专门负责成本管控的部门或小组进行建筑项目的全程监管。同时,剖析经营状况及发展潜力,为扩大运营规模做好准备。
(二)推进信息处理
现代施工企业需面对诸多影响因素如无意识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提高防范隐藏风险的难度。为此,应当扩大财管风控的覆盖范围,推进数字化工具的建设及应用。例如,综合运用财会系统与管理系统可以汇总、梳理并及时分享风险数据。从施工企业的视角来看,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可从三个角度思考:首先,充分借助技术手段打造线上财管平台,兼顾对工作者、施工资源以及操作本 身等方面的管理;其次,企业需从管理者身上入手,组织信息处理手段的培训活动,使企业内部由上至下均具备信息处理的意识;最后,搭建财管专项系统,全面推进信息处理,提高管理行为的施展效率,以有效化解部分风险因素。企业可在现有财会系统上加以改进,添加数据分析的模块,或直接引进已经成形的管理系统,并结合企业经营项目进行调整。规模较大且资产雄厚的企业可和高校或研究所合作,定制一套信息处理系统。
(三)改善管控环境
改善财务风控的环境,此为企业防范风险干扰的前提。通常而言,企业难以仅依靠自身力量改变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实施有侧重性的防范举措,但可以依托科学的战略手段,控制外部风险引发的风险危害程度,并借助与相关领域企业的合作强化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比如,企 业需观察相关法律政策和市场、技术等宏观层面的调整,以正确利用借力于政策等优势,打造新的发展渠道。
对内部管控环境的改善,施工企业可参考以下建议:强化自身对外部干扰因素波动剖析能力,对已预见的风险做好应对准备,特别是项目合同;合理设定发展方向及预计达到的高度,由此匹配风控体系;合理整改内部管理框架,细化现有管理机制及职工工作内容等;强调内部信息共享,工作量化数据可及时汇总梳理,使得管理者根据数据变化,做出有效的管控方案保障数据处理效率;构建严密的风控监督体系。施工企业还需建立或完善标准化的内审程序,由此强化对风险防范的细节性处理程度,并通过外部审计检查财管问题。
(四)形成现代意识
施工企业借助富有创意的财务风控战略实施高效的内审管控,将组织内部管控机制作为防范的起始点,综合梳理多维度的经营业务,展开细致性的核查。建筑工程双方签订的合同需经过层层审核,确保无遗漏,而非运用建筑合同的标准模板。在确定工程造价的同时还需确保建设标准,将项目分成三个阶段,分别制定管理方案,并合理融入工程合同中,使管控行为有明确的标准,具备法律效力。另外,建筑企业应有序扩大资金来源,以为内部风控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保护屏障,逐步提高企业自身的信贷金额,并开发银行贷款以外的资金来源渠道,如债券。所以,企业应当为自己平稳运转准备足够的资金,使得工程可以顺着既定方向稳步前进。通过有效手段促使企业全体职工均形成现代意识,时刻持有风控意识,强调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能力加以判断,发掘项目中以及组织内部框架中存有的隐藏风险,预测发展后劲,推动现代化的财管风控体系建设,强化其在建筑领域的信誉度。
(五)增强合同管控
如今国内施工企业总量较多,而城乡建设用地逐渐缩小,项目总量增速下降,换言之,施工行业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部分企业为获得施工资格,通过盲目压低报价中标,但此种定价方式易使项目后期出现资金短 缺等类似的情况,反而加剧经营不善的程度。为此,管理者在立项前需深度分析竞标项目的所有数据,确定质量与造价的平衡点,以提高选定方案的合理性。尤其是不在本地的工程,因为对其他地区的市场与有关数据无清楚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为此,需要合理延长立项前的调查周期,制定更为细致的市场调查方案。另外,根据组织现状,判断是否参与竞标。在竞争日益严峻的建筑行业中,企业需掌握可以保护己方的政策条款以保障自身的利益,抓住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若不能缓解招标方降价及降低施工等级,可从合同上做文章,明确违约及赔偿形式,减少经济损失,以免引发严重的风险而无法在短期内恢复元气,甚至直接被某一工程打垮,不能存续下去。
(六)构建风险预警
如今国内建筑领域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成绩,但配备的 管理体系却难以与之匹配。工程招投标阶段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不正当行为也频繁发生。部分招标方在此环节中有意识地压低项目价格,直至在确定建设单位后,招标方却在既定施工等级的基础上提高指标,缩短建设周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刁难施工方,借此“合理”压缩工程款。如此种种,导致建筑企业只能通过下调项目级别,降低损失,由此提高施工风险系数。为规避由此引发的经营风险需构建风险预警,以加大财管强度,顺应市场趋势,更为全面地开展风控。为此,施工企业可开发预警系统,其中涵盖内部人员管理以及施工业务等。针对施工业务,在系统上输入项目的基本信 息,自动结合相关市场情况、企业经营状况展开分析,并留有项目甲方要求变动的空间。利用系统化的分析找出项目存在的风险点,以判断参与项目的价值,并利用财管手段制定风控方案,做好事前处理。
结束语
建筑企业经营期间需要面对诸多风险,除文中阐述的四个类型外,还有税收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当以自身转型升级为前提,强化对风控的重视度,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永.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其风险防范若干问题思索——评《国际税收实务与案例》[J].财务与会计,2020(12):88.
[2]仇萍静.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20(09):74-75.
[3]刘榕.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36):195.
[4]王春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