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若谷
温州市城乡规划展示馆,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十分广阔,但是,因为我国人口的数量较大,若是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管控不到位,则会造成资源浪费、用地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了解决国土空间中存有的问题,则需要与目前社会生态文明背景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空间分配不足或者是不均的问题,充分降低空间重叠、交叉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措施
1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自然资源的限制
1)人地空间不协调如我国东南部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而随着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人口逐渐减少,造成城市空间发展出现不匹配现象,给国土空间规划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水资源压力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的18.8%,而淡水量仅为世界总量的8%左右,而且有将近0.6亿hm2的旱地无法得到浇灌,从而降低了旱地生产收益。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
3)气候变化加大近些年,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影响生态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变化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农作物生长、耕地质量、用水成本等影响较大,农业生产以及沿海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环境失调。
1.2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1)水资源过度开发在我国地下水超采总面积超过30万km2,年超量采将近200亿m3。河水资源利用负荷较大,超出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的2.5倍。同时,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不足,与世界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2)土地利用存在不合理工业和农业占据大多数,生活用地次之,而生态空间不足,使生活、交通、开放空间等用地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1.3自然资源利用质量不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分化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很多地区存在滥开发、恶性竞争等现象,区域发展不平衡。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国土经济开发密度分别为西部及中部的20倍和4倍,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新疆地区开发滞后。目前,还存在人口大量向沿海、发达地区聚集的趋势,导致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不断上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2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建议
2.1?转变国土空间规划理念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已由增量时代的物质规划向存量时代的品质规划转型。过去空间规划更加侧重规模、保发展,而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要做到保护与发展协调统一。对此,编制工作者应转变过去传统的扩张型规划思维,摸清底图底数,加强对现有土地、森林、海域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断提升其价值;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以及底线思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注重以人为中心,增强空间和资源的生态化、品质化、社区化,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转变空间资源粗放利用模式,体现存量优先、精明增长、精准配置、分类施策,提高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2.2?改变国土空间规划传统思维和方法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背景下,若要改变规划方法,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首先,编制工作者应转变原来的单一、不系统的规划思维模式,采用全面的、系统的、战略的、有底线的思维模式。在综合分析全域空间、“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人口、经济等方面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战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创新、统筹协调规划,在守住其资产底线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促进资产价值的有效提升,以激活地区发展活力。其次,应改变规划方法。以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者主要采用的是统计型、图形型的方式方法,例如点-线-群、核-轴-带等。对此,编制工作者应在遵循生态理念要求下打破这种模式,采用网络化方式,将以品质以及效率为主导,更好地协调好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关系和秩序。
2.3?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规划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向着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由速度型的增长模式向着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模式转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然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这就对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高效、集约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改变,人们不满足于物质财富需求,对精神财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应通过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为人们创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除此以外,针对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不充分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对各区域发展的情况进行优势对比,由先进城市带领城乡共同发展,并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国土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进一步提高对国土空间资源的利用率。
2.4?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配置方式
第一,要坚持战略引领。积极响应国家、地方重大战略要求,聚焦区域发展重点和核心问题,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对经济开发、生态建设、公服设施、基础设施等各类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优化各类空间布局,促进各区域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高品质生活。第二,加强趋势影响的分析和预判。对历年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交通、城镇化等进行变化趋势分析,识别规律和问题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类方法科学预测资源需求量以及空间格局演变,为合理优化配置国土空间布局和要素提供支撑。第三,统筹优化空间格局。把握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演变历史特征和规律,综合分析自然地理格局、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匹配关系,并围绕发展定位目标,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各类空间格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体功能突出的“开发-保护”格局,以引导合理开发,注重布局与功能匹配。
第二,2.5?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和制度
第一,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主要是在县域范围内进行,只有少数试点地区开放了区域,这大大限制了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对此,建议突破地域局限,先拓展至紧密都市圈,然后再逐渐扩大区域,以促进区域间布局优化。第二,完善城市用地管控相关政策。从城市经营性用地管控现状来看,还存在缺乏灵活性问题,对此建议在管理不同属性的城市用地时遵循差异性要求,采取灵活的管控措施。如对于公益性用地,应充分发挥政府严格管控的作用,避免随意更改土地性质和使用功能;对于经营性用地,应采取弹性管控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流动。第三,完善城市土地管理相关政策。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相比,在用途上复合性更强,功能上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对此,建议加强城市土地复合用途的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城市土地复合用途统计和转化进行引导和约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相结合,只有遵守相对应体系构架的原则,并与当前地区存有的问题相结合,制定出科学的空间体系构建对策,才可以保证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顺利展开,解决过去国土空间规划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壮壮,袁源,王亚华,乔伟峰,林彤.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涵认知与体系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1):1-9.
[2]谢美娇.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析[J].安徽建筑,2020,27(1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