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9期   作者:吴艳民
[导读] 将GIS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中,能够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规划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土地空间被高效利用,更利于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
        吴艳民
        32010219820429****
        
        
        摘要:将GIS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中,能够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规划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土地空间被高效利用,更利于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从GIS技术的优势出发,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现状,浅析GI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促进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关键词:GIS;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引言
        现阶段,随着新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出现了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问题,影响着紧张的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利用好土地规划空间布局,使土地利用集约化和节约化,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引入GIS技术对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评价分析,可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1GIS技术的优势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属于多学科综合体系,能够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完成对地理数据库的构建,将地理环境各要素集成到数据库中,采用数字化分布式存储的方式,为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撑。它属于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信息系统,该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量计算技术、地理科学技术等融合在一起,实现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采集、储存、编辑、处理以及管理等多种功能,对各类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形成相关结构图表,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还能二次开发与整合空间数据信息。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或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中,GIS技术比传统的CAD具有以下两个较为显著的优势:GIS可实现图和表的联动,可分析计算规划中的大量数据,通过地图直接显示地图结果,还可完成空间关系的分析运算,并将结果输入表格;可实现栅格和矢量的联动,矢量数据既可进行绘图、编辑、运算,方便转化为栅格数据,而栅格数据通过很多空间分析与运算,又可以将结果转变为矢量数据。
        2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2.1应用手段
        2.1.1图件编制
        目前,使用的GIS软件,多数具备强大的地图编辑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高效进行图形编辑和图例制作等,同时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高质量编制。基于属性编辑,以及各类文本注释,利用其他数据库为背景进行显示。不仅具有强大的诊断能力,还具有纠错能力。在进行规划时,进行图形处理,能够绘制高质量的地图。
        2.1.2数据库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数据录入和删除以及编辑等各类功能,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在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中,利用存储的海量数据,结合各类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合理性评价,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提高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效率,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基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各类数据库,利用GIS软件的各类功能,查询提取数据和数据统计以及计算。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对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以及各类用地布局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科学合理、客观地评价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合理性,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提供相应的支持。
        2.3适宜性评价
        在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中,开展合理性评价,进行适宜性分析。主要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而实现对评价指标的量化和等级化。除此之外,对各类要素图层,进行加权叠置分析。根据分析获得的结果,并且结合利用各类数学模型,为规划区域空间布局,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

利用GIS软件,借助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功能,采取定性方法或者定量分析方法,进而提出土地优化利用最优方案,保证土地规划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GIS在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匮乏,是当前各个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GIS,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分析,能够实现多规合一土地利用分析,分析合理性。从GIS技术的应用实际来说,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1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治理以及改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张。很多城市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情况,也就是实际用地面积超出资源拥有量。因此,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治理以及改造力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际来说,城乡结合部的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影响着城市功能发挥的效果,同时影响着城市病治理成效。从具体实践来说,部分地区虽然进行了重点村的改造,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进行空间布局,要做好合理性评价工作。充分利用GIS,进行布局分析,进行城市改造,进而缓解或者解决城市发展通病。
        3.2提升土地规划合理性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首先,要严格守牢永久基本农田底线,避免农业用地无计划无约束、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名进行大量非农性建设,同时还要严控新城镇建设中用地扩展规模,使城镇建设用地能得到高效利用;其次,严格执行土地利用预审制度,合理规划土地,并制订出科学规范化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标准,可利用GIS等先进技术对土地规划进行科学指导;最后,对土地规划管理进行优化,借助GIS构建土地信息数据库,为土地规划提供大量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对土地规划实现有效调控,同时也可完善和构建土地规划监管机制。因此,必须重视土地规划结构的科学性和布局的合理性。还可以利用GIS的强大空间数据和分析等多功能,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不同布局合理性评价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高质量完成,从而有效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3.3相关技术标准要统一
        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前,各级各类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来自不同部门且各部门在数据采集上使用的坐标系以及制图环境,还有使用的地图比例等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前,国家推行2000大地坐标系已经在各地统一开始使用,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方面要求守牢三条“红线”。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的前提是必须使相关技术标准达到统一,数据平台也实现统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间布局的基础数据与规划数据因坐标系、制图环境以及地图比例存在的无法衔接和统筹协调等问题。
        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必须积极开展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才能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获得的评价结果,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合理性评价,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合城市发展,合理布局。
        参考文献
        [1]李建春,张军连,周杨,李宪文,肖霖,袁雪红.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2):32-38.
        [2]柳星.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J].中国房地产业,2015(08):32.
        [3]赵予爽.生态基础设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4]张丹丹.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23-24.
        [5]覃云芳.基于GIS的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