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利
37032119800124****,山东 淄博 256400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显着提高的背景下,建筑业发展迅速,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全过程概况,详细分析了当前工程造价控制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点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分析,并逐步提高项目成本管理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对策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工程造价作为在建项目预计和实际支出经费的重要核算方式,对整个工程的决策、施工执行与验收具有指导意义。当下随着建筑行业内部竞争的不断激化,建筑企业在不同工程招投标、项目施工、竣收结算等环节,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高,工程造价成本核算对建筑施工质量、经济效应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全流程进行了解,可以将其广泛应用到工程经济管理中,以达到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预算造价控制目标。
1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1)对建筑施工项目整个过程进行全面造价管理,称之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对于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合理应用,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最优化,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全过程造价管控不仅能够全面控制工程成本,而且还能够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工程项目通常规模庞大,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对此进行全方位造价管理,既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能够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多的作用,并且把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同等质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于企业的报价。每个项目由多个项目组成。从工程成本本身来看,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项目进入市场后的预期收益会影响前期的成本估算。因此,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取决于整个市场环境和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入了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2全过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
2.1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有待提升
在开展项目造价管控工作时,公司将关注点放在短期经济效益上,在投资决策上不够稳重,存在盲目跟风问题,投资收益的估算质量有待提升,使得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建设项目造价和项目决策具有密切关联。在这一环节,若未能准确把握实际情况,可能增加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在工程项目投资环节,该环节的成本占据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通过加大对该环节的造价管理及控制,有利于实现提升公司经济效益的目标,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具体投资环节,若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不佳,则可能影响造价控制的准确性,给房地产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专业水平
不论何种工程项目,都必须要人为才能完成,如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不能达到相应水准,那么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我国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方面的起步较晚一些,在人才培训以及领导策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所以,这也导致我国诸多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人员专业不熟练,所以整体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要想有效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各单位就要定期对造价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丰富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3预算制定与采购实施脱节
由于建筑业工期长以及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占用资金大的特点,导致在工程造价之初容易受原材料、施工设备等价格上涨或下跌因素的影响。
如果在设计之初没有进行充分市场调研、没有引入具体采购实施人员询问其意见或者预算编制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等,皆会导致随着工程的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无法对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而对整个工程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3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对策
3.1建筑工程投资立项阶段
投资立项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大比例。要想将投资立项的管理工作做到位,不仅要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控制,还要根据地质环境、建筑工程施工中造价管理难度等实际因素进行考量对比,进而计算出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资金,让投资者知道大致需要投资多少钱在建筑工程上。同时,相关施工企业还应在选择施工方案设计时,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适当选择施工材料,确保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符合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选择最低预算的设计方案,完成材料成本管理。而且,在建筑工程的投资立项阶段,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来决定能将施工的实际应用效益最大化的方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经济效益的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材料,通过成本管理达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目的。
3.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设计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后续施工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为保证建设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合理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在工程设计阶段就需要注意造价控制。在这个成本控制阶段,设计师需要做好整个项目的调研,充分了解整个项目建设的类型、实际用途和业主的需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明确建筑材料和施工计划,并确保成本可以准确计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3招投标阶段
投招标制度在国内尚未完全实现普及,在具体实施时仍有较多问题存在。而这些现存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发展。在编制标底时主要是将地区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在此情况下难以和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有效匹配。一般会涉及到利润、成本、税金等多个方面,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在经营手段、技术方法、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会有所不同,在此情况下,工程施工方案、利润以及成本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影响招标的工作。如果投招标时主要目的在于将底标与中标之间的距离缩小,那么一些优质的企业将难以中标,这实际上会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3.4项目施工阶段
在项目施工阶段由于所需要的施工材料量较大,在工程造价节约上几乎没有太大的空间,反而可能会出现资源浪费,因此需要足够重视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通过对项目施工阶段全过程的管控,保证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升项目施工的经济效益。具体需要从材料和设备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材料方面,需要重视材料采购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施工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其造价的管控。
3.5项目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已竣工的工程,所涉造价控制的主要项目是核对所有工程中的数据,进一步确认工程修建中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特别是成本的数据,应进一步精细核对。同时还应对工程中档案资料内容的真实性予以进一步确认,注重相关审核活动的开展,切实保证工程造价过程的现实性和精细性。另外,建材总需求量也属于工程竣工造价控制中的一个基本项目,专业人员应当根据施工绘图,统计建材需求量。应做出重点强调的是,在建筑需求量统计环节,应调研施工方案的变更与否,如若变更,应当将变更过程数据归属到统计环节,确保工程建筑总需求量统计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结语
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应推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高效的造价管理,严格控制施工环节,优化施工资源配置,提高工程利用率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探讨[J].居舍,2021(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