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不断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路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和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提高公路运营效率,保证公路安全。随着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时间的延长,会出现裂缝、车辙、坍塌等病害问题,影响公路行车安全,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养护处理
1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1.1 病害的分类
1.1.1 裂缝
(1)横向裂缝:主要由于路面基层干缩和面层温度收缩产生内应力挤压造成的,另外路基压实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也会产生,分为荷载和非荷载裂缝两种:①荷载性裂缝:路面设计不符规范、偷工减料、运营车辆超载等,导致路面集料间拉应力大于疲劳极限应力而产生的破坏裂缝;②非荷载性裂缝:温度降低产生的内缩性裂缝和路面基层反射产生的连带裂缝。这种裂缝不影响路面整体性,破坏形式比较普遍,是导致横向裂缝的主要成因。
(2)纵向裂缝:其一是位于半填半挖处施工质量较差,处置方案错误或压实参数不符要求导致路面的沉降;另外路面整幅宽度较大要进行分幅施工摊铺,纵向连接处不满足质量要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形成的纵缝。
(3)网状裂缝:主要是裂缝纵横向相互交叉,在面层产生若干分隔区域块状体,形成裂缝宽1 mm以上,距离40 cm以下。网状裂缝会不断导致路面松散甚至形成坑槽,同时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4)反射裂缝:最初裂缝出现在路面基层,经过长时间车辆竖向荷载压力下,裂缝不断传递反射到路面面层,导致路面层开裂形成裂缝。
1.1.2 水损坏
水损坏:路面排水不畅或长期泡在水中,水逐渐渗入路面结构层而导致的路面破坏现象,会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寿命周期,可以分为:网裂、坑洞、辙槽、卿浆等。水破坏是因路面施工质量低劣、压实度不足、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均匀等导致集料空隙率过大造成的。
水损坏的过程是持久的,要保持基层和面层的水及时有效地导排出。水滞留在沥青的各结构层内,会导致沥青颗粒表面的膜在水流动侵蚀或者荷载的作用下剥落,引起沥青颗粒间的粘结力降低,路面便会出现局部网裂、松散,导致路面强度降低,长时间不维修处理,再加外界车辆荷载的作用,整个路面便会大面积损坏。
1.1.3 坑槽
坑槽:指沥青面层在车荷载作用下损坏坑槽深度在2 cm以上,面积大于0. 04 m2以上。
1.1.4 脱皮
脱皮:指沥青路面表面层与下层结构层粘结力降低而导致层状脱落,形成面积大于0.1 m2以上。
1.1.5 松散
松散:指沥青路面层内集料的粘结力降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结合料颗粒松散,面积达0.1 m2以上。
1.1.6 车辙
车辙:主要存在于车道的纵向,指车迹深度一般大于0.1 cm的条带状凹坑槽,占路面损坏的比例高达30%。
1.2 病害的成因
(1)建设单位资金和资源的紧缺,或物资采购方的原材料质量不达标而引起路面病害。
(2)气候对沥青路面所造成的温度效应所引起的温度裂缝,降雨、冲刷及腐蚀作用导致的水损坏等。
(3)沥青混凝配合比、拌合温度的影响。
(4)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
(5)管理人员责任心不高,缺少试验检测,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6)交通量大和车辆重载。
2加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处理的有效措施
2.1实施公路路面铣刨措施
(1)做好路面铣刨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准确测量沥青路面的各项参数,再根据数据预估测点高程,明确需要进行修补的公路沥青路面面积、铣刨面积、铣刨深度等。可利用切割机突出边线,保证槽边的整齐性,使其垂直于槽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铣刨机进行作业,在进行公路沥青路面铣刨时,其深度应控制在3~4cm之间,若在铣刨的过程中遇到槽内杂物、存在地下水,需要加深铣刨深度,直至底层露出。进行铣刨工作时,应在原有的公路沥青路面上增铺一层沥青,再利用铣刨机拉毛,拉毛深度应保持在3~5cm之间。需要清除铣刨后的剩余渣子,处理干净残留物,再向路面喷洒乳化沥青,3h后可进行路面摊铺工作。
(2)应保障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基稳定性,做好基坑开挖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保持地质条件的相对稳定。挖土深度未超过5m时,无须设置边坡支撑。挖土深度在5m以上时,需要根据边坡坡度,综合各相关条件计算边坡坑壁支撑,如考虑土质、天气、地下水位高度等因素。若地基开挖较深,且其面临的土质结构较为复杂,为避免其出现坍塌等现象,需要采用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地基加固,避免影响路面养护质量。当坑壁支撑出现变形、沉降等问题后,应再使用锚杆实施加固处理。
(3)为保障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质量,应建立健全的路面养护体系,实施高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后续养护工作的顺利展开,修复路面中的裂缝,防止出现路面渗透状况,应提升路面的抗压能力。
2.2控制公路路面密实度
(1)应严格控制沥青集料的温度、初次摊铺沥青的时间。在摊铺时,应从坑槽两侧开始碾压沥青,碾压次数不可少于4次。
(2)完成碾压工作后,需由中间开始,压实沥青集料,振动次数应控制在4~6次之间。
(3)应充分发挥胶轮压路机的作用,碾压沥青集料的次数不可少于4遍,以确保公路沥青路面密实度达到标准要求。为了防止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应重视路面密实度的监测工作,可采用CAFA法进行监测,明确路面结构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若沥青路面的密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可采用矿料主骨空隙体积填充法进行改善。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合理把控沥青材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沥青材料,以提升公路路面密实度。
2.3把握公路沥青路面养护重点
(1)养护公路裂缝问题
公路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是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进行路面养护时,可利用灌缝方式修补路面裂缝。利用喷枪清理公路裂缝中的杂物和灰尘,再利用加热后的压缩空气处理路面缝隙两侧的沥青混凝土,将加热后的沥青灌入路面裂缝中,填充、平整路面。此方式适用于秋冬季节,应在气温偏低的时间段进行施工。
(2)养护公路路面车辙病害
在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中,车辙是其中高频出现的问题之一。处理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问题时,应分析路面出现车辙的原因,如使用的沥青材料质量、沥青路面压实密度不达标等。在养护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时,应先加固路面基层,利用铣刨机处理路面表层,使路面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再重新摊铺路面表层,保持平整,为车辆行驶提供舒适环境。
(3)处理公路沥青路面坑槽,做好养护工作
公路沥青路面出现坑槽时,需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升其防水性。养护路面沥青出现坑槽时,遇到雨天,需要搭建简单的防水设施,以免坑槽中积水,导致路面基层水分过多,不利于养护工作的开展,应待天晴后,再次开工进行处理。在实施养护的过程中,应保证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的干燥性,若坑槽基层未受到损伤,修补路面面层即可,如果基层出现损坏,需要维修路面基层,再养护其面层。
(4)沥青路面泛油问题
处理公路沥青路面泛油问题时,需要控制好沥青料的配合比。实施养护工作时,应重新铺设新的沥青料,如果泛油区域较小,且泛油现象不严重,需要在原路面上铺设一层碎石屑、粗砂,其粒径应控制在3~5mm之间。做好碾压工作,如果泛油较为严重,需要先碾压大直径的碎石,再铺设小碎石颗粒,再次碾压。
结束语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应科学分析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实施高效养护工作,提高公路沥青路面质量,为出行人员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高峰.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7):3025.
[2]袁美俊.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分析及养护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