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健全管理体系的方法 刘良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刘良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愈来愈快,而市政项目作为其中的关键构成部分,保证其施工建造的品质,成为务必完成的工作,并且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身份证号:65400119741228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愈来愈快,而市政项目作为其中的关键构成部分,保证其施工建造的品质,成为务必完成的工作,并且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基于现实情况来看,在开展此项管控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仍旧事与愿违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建设单位需要引以为重,明晰此项工作的特征与意义,并对常现问题做出探究,继而在未来的市政项目管控中确保造价的规范度,提升施工作业品质,注重建造进度的把控,并防范相关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筑管理要点;管理体系;健全方法
        1市政工程的特点
        1.1施工周期短
        因为城市基建也是对城市公共设备的构建,构建的面积大、工作量高属于其基本特征,另外还必须在确保工程建设进程的基础上确保工程建设的品质,此类大面积的公共设备构建大都是国家来出资支持的,只是在施工期间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外出的便捷性,另外在施工期间产生的嘈杂声音也会给人民的生活工作带来困恼,为了把此类影响降至最小,尽量降低对于人民出行和生活工作上的影响,就必须紧跟计划的施工进度进行施工,或者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预先交工,因为规定的完工时间较短、施工任务又比较繁重,大部分施工企业在接到此类任务时都会感到无从下手,紧张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时必须稳定心绪做好每一步工作,以免忙中出错。
        1.2施工材料投资大
        针对所有工程而言,建材的采购均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建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建造完成以后的质量,针对此类规模较大的工程来讲,一定会用到大量建材,因此国家也会把大部分成本投放在建材的购进与择取工作上,在则选与购进时有关采购人员必须对建材的质量拥有准确的辨识,从中则选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将不达标的建材淘汰掉。假如购进的建材质量极差那么会极易在施工期间产生以外事故,严重时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侥幸在施工期间未产生安全事故,建材的低质量也会导致该工程的使用年限不会坚持太久。
        1.3影响因素较多,安全性要求较高
        在政府工程中就包含了市政项目,工程投入使用的年限和安全性也会直接给政府的声誉带来影响。所以,构建严明的安全监管制度是非常关键的,保证城市构建的稳定性,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固性,也保证好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建设期间的所有步骤和环节均必须进行充分监管。市政工程规划和其他类型的工程规划有所差异。首先市政工程的构建环境非常繁杂,在建设期间潜存着大量不稳定因素与各种隐患。会受到干扰的企业与单位应该在工程开始施工以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市政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2.1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较差
        在现代化市政工程的整体施工建设工程中,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因素。只有保证施工达到质量要求,才可以确保后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然而很多的施工企业为了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尤其是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的使用以及施工人员安全设施的佩戴等,都会造成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施工企业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过度的追求工程施工进度,忽视了施工质量,导致对市政工程的整体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一个施工队伍在施工中,如果采用的施工材料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势必会引发相应的质量问题。
        2.2施工品质方面
        对于市政项目的施工作业来讲,需要使用的建材数量及品类繁多,并且需要运用各种机械作业设施,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市政项目的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但是,部分企业在对市政项目予以管理控制期间,对建材与设施的管控力度不够,便会增加品质隐患的出现概率。


        2.3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
        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项目管理人员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更加重要,迄今为止,市政工程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对市政工程也造成了巨大影响。首先市政工程管理人员一般存在一些比较常见问题,像素质水平不高、经验不够问题频繁出现。多数管理人员对市政工程项目内容了解只是皮毛,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面对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显得比较局促,所以导致工程建设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在面临许多紧急情况时,只能束手无策,无法庖丁解牛。
        3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健全方法
        3.1明确工程质量的责任分配
        在对市政项目进行施工的整体过程中,所有人员均承担着自身的工作和责任,如果存有职能和责任安排混乱的情况,便会使得监管成效严重降低,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问题的出现,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无法挽回的亏损。基于此,施工部门在开工建设之前就应该按照每个人的水平能力来配置相应的责任,让每个人均能精准定位自己的职能和责任,将做好自己的工作当作根本和工程的建设工作共同前进,更为快速、高质地达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另外,想要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奖罚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态度进行奖励或处罚,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3.2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工作
        当前,应该对建材的储备监管工作加以重视,从而充分保证市政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市政中的土木项目通常面积都很大,必须利用大量建材才能完成。在对建材进行采购时可以利用批量购进的模式,也可和多个有关单位进行合作,完成对建材的集中化购进,不但能够有效缩减施工资金的投放,还能够省略掉很多多余的工作步骤。在购进模式创新中,想要充分把控建材的品质,必须对各个关键环节的责任进行明确,包含设计环节、检验环节、监督环节以及所有权等详细内容。一定要构建建材的检验机制,在该机制中明确标出建材的型号、尺寸、数量以及规格等。另外,还必须进行充分的检验。例如,检验人员要严禁不达标的建材运送到施工场地中。检查单位应该将其职能充分施展出来,强化对于建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充分保证市政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3.3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想要将市政项目施工监管体系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项目的监管单位还应该持续提升和完善监管体系,并将监管体系贯彻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对项目的职责分配进行持续完善,对各个部门和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能和责任进行明确,从基础上强化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的思想意识,保证市政项目施工监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另外,对现代化的管理观念融入到自身工作中,通过讯息科技建立功能齐全的监管体制,对市政项目施工期间所有环节的监管数据进行收集,经过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找出监管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而为后续项目监管体系的持续完善带来关键性的参照依据。强化所有部门和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保证建设进度和建设分工可以得以有效调节,预防项目建设中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对项目建设期间可能潜藏的风险和问题加以关注和分析,根据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来判别风险的级别,进而编制出对应的风险排除方案,将各种风险和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推动市政项目的安全稳定建设。
        4结语
        完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市政工程质量。一方面,国家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为市政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该完善自身的施工管理体制,从施工准备、施工现场、施工监管等方面加大对市政工程的监管力度,从而保障市政工程可以按计划进行,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丽云.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完善方式研究[J].大科技,2017(17):5-6.
        [2]梁帅.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体系完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0):2190-2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