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黄勇刚 李雅华
[导读] 摘要:PDCA循环是一种时间性较强的管理方法。
        杭州绿上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PDCA循环是一种时间性较强的管理方法。PDCA循环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通过各方面的相互关系,逐步取得进展,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有利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严格管控。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PDCA模式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PDCA模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应用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建筑施工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项目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渗透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保证项目管理的有序发展,促进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将PDCA管理模式运用到施工现场管理中去,对于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意义重大。
        一、PDCA 基本理论
        (一)PDCA的基本内容
        PDCA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模式,适用于许多行业。其本质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四个阶段:P为规划阶段;D为执行阶段;C为检查阶段;A是加工阶段。这四个阶段呈螺旋式上升。每个循环都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可以放到下一个循环中寻找解决方案。在建筑工地的施工管理,科学、合理的应用PDCA模型可以大大改善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
        (二)PDCA的特点
        在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可以使用PDCA循环模型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发现不同的质量问题,并在下一个周期中重点解决上述问题。因此,PDCA循环具有回收的特点,每次回收后,项目的质量都可以得到提高。
        大环加小环:大环加小环是指大环加中间环,中间环加小环。这样,每个环就互相连锁,每个环之间都有一个逻辑关系。从而保证有效运行。但在每个周期中,有四个部分: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
        循环上升:循环上升意味着在使用PDCA模型循环时会出现新的问题。在出现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新问题,以保证整个施工的安全稳定。这样在每个周期都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也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二、PDCA 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一)P——计划和建立
        在PDCA循环项目管理中,P是第一阶段,即计划和建立阶段。公路桥梁项目的规划工作包括制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项目活动发展计划、具体项目实施计划等。在制定项目施工质量计划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项目最初的质量管理目标,对各个阶段和具体环节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项目管理部应严格遵循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材料记录、施工记录、质量检验和试验等,并根据不同环节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规定,从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此外,要加强对分包单位的严格管理,对每个分包单位提出严格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文件和项目管理及施工活动执行。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完善考勤制度。
        (二)D——实施
        D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P阶段制定的措施计划,系统培训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体系、施工方法等,让每一个建筑工人都能充分了解建筑需要遵循的规则和原则,需要满足的标准。此外,分工必须细致,每个建筑工人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能。要做好D阶段的工作,可以同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技术交底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施工质量如何直接受到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的影响,而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则直接和技术交底密切相关。因此在P阶段,就要将工程建设项目制定的施工措施计划、管理措施、奖惩措施、施工技术方案等交接给施工班组和施工技术人员,以确保施工技术人员明确工程建设使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同时对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要求等都了然于胸。并做好技术交底记录,为后期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后期维护等提供有益依据。


        2.制定计划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以整体施工计划为指导,细化整体计划,划分每天、每周、每月、每个季度、每年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和施工质量标准。通过课前会议、例会、总结会议等方式,小组报告、细化、分配施工项目进度,确保施工现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要加强现场监督,确保工作量能定期完成,并认真组织协调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的供货和配送,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并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工程的整体进度。
        3.加强现场施工的调整力度
        建设项目规模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工程变更。这就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及时向项目经理反馈各种信息,并进行专业决策。组织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施工人员应以此为依据,及时进行工作调整,确保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停工、减速等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的情况。
        (三)C——检查和评价
        C英文是check,即检查最终的结果,可以作为后续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以及管理计划制定的参考依据。
        1.自检互检
        现场施工人员需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质量标准认真自检,并与其他施工人员相互检查。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寻找解决办法,坚决杜绝质量问题,避免重大问题。大规模返工建设。
        2.班组自检
        当建设项目达到某一阶段或某一项目施工完成时,队长和施工人员应进行团队自查,分析检查结果,并详细填写自查表,可作为建设工程质量验收自检进行档案管理。
        3.项目经理检查
        为保证施工质量,每月组织一次项目经理检查,以建设项目总工程师为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负责人,施工队为检查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如果施工质量没有达到标准,及时纠正,注重结果检查。召开会议进行奖励和惩罚,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达标。
        4.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在建设工程施工结束后,要求所有参建单位进行统一的施工质量验收。在工程质量验收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提交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完成施工材料。验收合格后,对竣工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评价。如果在使用中出现交接或安全问题,应及时组织施工方进行彻底整改,确认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后,方可交付施工单位使用。
        (四)A——优化和改进
        优化与改进作为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最后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于项目的优化和改进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因此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阶段。如果不能及时反映和总结,将无法取得相应的进步,将无法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原因,将无法得到相应的优化和推广,甚至导致重复错误,再次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必须严格优化和改进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利用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工作中的偏差和差错进行优化和改进,找出相应的原因,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实施提供指导。
        总之,PDCA模式是一种先进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施工现场管理,可以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在循环运行中,重点是对已检出的质量问题进行动态跟踪和处理,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帮助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综合效益,促进我国建筑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占恒.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03):111-113.
        [2]刘俊杰.PDCA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20,40(06):270-271+275.
        [3]杨一帆. 基于PDCA循环的府城名邸小区二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