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董甄珍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董甄珍
[导读]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土地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进步。
        身份证号码:2310241986****XXXX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土地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土地整治工作的创新迫在眉睫,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当前有效的土地资源进行深入的创新改革。不过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里面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土地规划、土地资源以及和规划资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遇到非常大的阻碍。为更加高效地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应该在加大在土地整治工作的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地去的寻求更多地创新,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影响;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主要因素
        引言
        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其可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能力,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是进一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做好此项工作十分关键。文章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先对十九大以来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作一分析,进而结合现阶段的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提出进一步做好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的策略与措施,包括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落实耕地修复养护、开展其他农用地整理、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
        1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由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只有较短的发展历程,尚未完善构建管理机制,这样不仅使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效果得不到保证,也会影响到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如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由于理论依据较为缺乏,导致有较多漏洞出现于土地预算、风险评估等环节,使土地整治工作与实际情况脱节,造成了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
        1.2 整治管理规范化不足
        土地整治项目具有较长的管理周期,通常在1~2年左右,这样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将会显著弱化,影响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导致一系列漏洞问题的出现。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部分人员对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足等,造成整治管理规范化不足,严重地影响到土地整治管理的效果。
        2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的开展成效
        (1)结合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和规划的各项要求,陇西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工作计划,土地整治规划工作重点集中于全县适宜整理、开发和复垦的土地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作了详尽的安排,确保可以全面推进整个县的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改善生活生存环境。截止到2020年,陇西县已经高质量的开展了82个土地整治项目,包括3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个废旧宅基地复垦项目,10个未利用地开发项目、8个农用地整理项目,9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6个城镇低效土地开发项目。通过开展多项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耕地面积有效增加,耕地质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全县生态景观建设工作稳健推进,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取得良好成就。(2)所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真正贯彻了“划的准、调得开、建得好、保得住”的执行原则,通过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粮食生产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粮食产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另外,一些原本零散和分散的土地资源得到了适当性的归并,机械化操作在全县广泛推行,机械化耕作水平和排灌抗灾能力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水平有所增加。(3)通过系统化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城镇低效利用土地得到有效改造,用地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之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节约化使用,全县已经基本上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建设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的提升。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开展的愈发深入,整个县区的土地整治基础能力大大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所构建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机构,机构队伍建设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为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优化
        3.1建立合理的土地整治组织领导机制
        为了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步伐,首先应该建立专门的土地整治领导机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应该要求各级政府应该成立专门负责土地整治的领导小组,由当地的政府选择合适人选出任组长,其他分管负责人出任副组长,而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农业局、财政局、水利局、监察局以及审计局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责任是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解决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的问题,以及研究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中的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问题,从而解决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其次是应该落实好土地整治的责任制制度。也就是说,应该建立各级政府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责任制,将土地整治任务完成的具体进度作为每级政府工作效果的一项考核内容;此外,还应该将各级领导小组成员所承担的责任明确细化,落实到个人,例如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政策、技术以及业务等指导工作;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一些项目用地承包权的管理或者种植用地改良的技术指导工作。
        3.2建立对新型土地整治机制,加强规划统筹工作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导一个地方按照科学的方式开展工作的基础保障,制定中长期土地整治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内容。首先,为了更好地指导土地整治工作高效科学开展,还应该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和大局指导当地土地整治。其次,规划的制定应该由地方政府负责,自然资源部门积极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编制符合当地发展的《土地整治规划》,该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以及当地的交通、林业等相关规划相有序衔接,不能各打各的鼓,各唱各的调。此外,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库,合情、合理、合法的选择实施地块,项目的规划既要达到政府目标,又要符合群众意愿。从而形成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三个层级规划体系。
        3.3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整治投入机制
        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随着当前土地整治规模持续性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大的资金不足问题变得非常的突出,所以,建立一个新型的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机制是有必要的。首先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土地整治方面的财政投入。在具体实行时一方面应该能够实行差别化的资金投入政策。对于一些经济发达而且农业耕地保护相对来说比较轻的区域,对其土地整治投入的资金标准应放适当放低,其中不足一部分由当地财政填补;而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国家应该能够提高资金的投入标准推动土地整治。二是应该加强各地方政府地对土地整治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应该对每年预算安排的支农资金的投入比例进行合理控制,将一定的比例资金投入土地整治工作中来,但是不可以搞“一刀切”的措施,应该致力于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来鼓励一些乡镇、村进行积极配合并参与到土地整治工作中。三是应该利用政府平台公司争取银行贷款,积极利用市场化进行运作促进整治工作的进行。四是政府在土地整治实施后获得的指标除满足自身占补平衡外,剩余的新增耕地指标、增减挂钩指标都可用于流转,流转所得资金可用于土地整治,形成资金良性滚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路径,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果。因此,相关单位及人员需充分明确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实施价值,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戴金焕.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247-247.
        [2] 赵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砖瓦世界,2019(16):166-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