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园林绿化设计方式及配置原则 张文超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张文超
[导读] 随着城市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生态环境处于不断改善的状态,同时人们也提升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园林植物的配置属于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环节

        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城市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生态环境处于不断改善的状态,同时人们也提升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园林植物的配置属于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环节,其需要基于植物生态习性以及园林布局的基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从而提高园林绿化的综合建设水平。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方式;配置原则


        引言
        现阶段,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发展的重点。以环保理念为主的追求自然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逐渐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尤其是通过园林绿化设计及改造为城市生活提供健康绿色生活环境已然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但目前在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和后期绿植养护等方面还存在着缺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城市生活环境和园林绿化植物,选取适当且符合城市风格的绿化植物,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及养护,将绿化植物与城市特点融合凸显,契合城市未来景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1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原则
        ①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兼具改善自然环境、提高土体稳定性、丰富景观价值等多重功能。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明确主次关系,实现园林植物功能最大化的目标。以项目所处河道为例,其设计要点是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兼顾河道行洪安全,在配置绿化植物时需避免种植冠幅丰满的灌木和分枝点过低的乔木。而对于道路两侧则要兼顾美化和遮阴的双重功能要求。②植物的多样性原则。在城市化进程之下,城市环境日新月异,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生态园林景观将成为未来园林绿化工作的引导方向。在创建生态景观时应充分保证多样性特征,丰富植物形式和景观形式,在此基础上创建极具价值的植物景观,以适应城市发展及生态发展所需。只有在景观多样性的条件下,才能提高植物与环境的协调性,塑造一幅优质的园林“山水画”。
        2园林绿化设计方式
        2.1体现设计意图,体现植物配置效果
        在具体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设计师要突出明显的设计意图,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进行合理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同时结合园林的不同功能区域对植物的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比如在园林的入口区域,整个植物的配置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手法,要符合不同区域的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在儿童活动区域,要对植物的色彩搭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搭配,确保整个规划设计呈现效果更加绚丽多彩,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在景观结构设计工作中,要凸显层次和范围,整体呈现效果不应该阴闭,在老年活动区域,植物配置设计中通常运用茂密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宁静和安详的休闲空间,在体育活动区域的景观配置中,要确保整个设计呈现效果具有开朗通透的元素,体现一定的体育精神和素养,满足不同群体对植物配置的实际要求,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可以烘托整个建筑或者目标范围的主体功能,使整个园林更具功能性和艺术性。
        2.2重视环保工作,提升园林的环保功效
        园林景观的初衷是为了推动环保工作,但在一些小区中,由于设计理念的缺失,再加上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在环保方面做得不到位。上述谈到,部分小区的园林景观依然沿用旧习,在材料与设计方面呈现出非环保的状况。对此,要重视此方面的环保工作,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进行:第一,环保技术的运用。在进行园林景观的施工作业与维护保养时,运用环保技术进行,不能为了省事沿用旧习,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第二,环保材料的使用。小区内园林景观的基建材料要以环保型材料为主,将其作为首要考虑对象,坚决避免为节约成本在材料方面偷工减料,影响项目成体的环保功效。第三,环保基建设施的设置。在园林景观内要合理设置一些环保基建设施,如,垃圾桶、下水道等,不能仅做表面的修饰工作,要从环保的根本需求出发,增设实质性设施,保证其环保功效。


总之,相关部门及人员要重视园林景观这项环保项目的环保工作,在实际的建设、维修保养工作中积极运用环保技术与材料,并设置实质性的环保设施,整体提升园林景观的环保功效,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2.3结合技术设施
        在园林中建设技术设施过程中,要分析当前整个区域内相关设施的建设情况、各类设施的储备情况及其他区域发展的要求情况。如城市园林绿化空间内需要配置的蓄水排涝系统,在区域建设中,考虑在整个区域内建立储水池结构,该结构能通过管道和草坪区域中配置的其它植物,使园林植物灌溉排水工作更加规范,确保所有设施都能通过配置地被植物和其他植物之间相互协调。同时,还需秉承科学工作原则,调节整个地下空间中各类设施的关系,分析其他设施是否和地被植物间建立了有效的关联互动机制。在确定地被植物的应用范围时,应做好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园林各景观、各设施分布规律,以免随着地被植物的生长,造成设施功能受损。如在园林管道口处,若地被植物数量较多,会发生堵塞现象,导致园林积水。
        2.4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
        景观园林的后期养护是园内景观的重要保障,关系着园林绿化的整洁美观。绿化养护要点有植被灌溉、树木养护、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①植被灌溉需要注意浇水量的把控,水分过多会导致水涝,水分不足则导致植被脱水。植物生长的水分大部分从土壤中获取,这就要求养护人员依据不同的立地环境、不同植物的水分需求、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浇灌作业,从而保证植物能够获取到适宜的水分,进而保证自身健康生长。②依据长期的园林养护经验,树木生长过程土壤需要保持一定的松软度。采用松土液结合人工松土使土壤保持松软,能够使后期的施肥高效展开。同时,需要注意种植分布,要按照树木的特点和体型进行合理调整。遵从疏密有序、错落有致的原则,减少树木之间争夺养分等情况的出现,将人工干预与树木自然生长相结合,使养分可以合理分配。③针对植被的除草施肥,需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尽可能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降低化学药剂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化学试剂除草,以消除杂草对景观、植物生长的影响。施肥是植被茁壮生长的重要保障,可采用充分发酵且气味较小的有机肥为主要肥料,并在合适的时间段开展施肥工作,给予植被充足的养分。④病虫害防治宜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使用的农药应选择低毒高效的类型,将农药对环境、对游客的影响降到最低。
        结语
        在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环境质量方面的改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相关部门也表现出了更高的重视度。在园林植物配置阶段,需要考量园林绿化的基本要求,将植物配置的技术手段以及合理性进一步增强。对此,在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期间需要妥善优化园林植物的配置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并强化种植期间的管理,促使园林绿化效益得到最大化体现,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按照园林绿化工作的实际需求,需要高度重视园林植物的配置需求并科学合理地应用,强化园林植物的种植管理工作效益,推动园林建设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文明,朱飞飞,朱爱丽,等.东南亚国家国树国花在海南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农业,2019(6):47-51.
        [2]敖瑞雪,张海红.包头市园林绿化节水型植物配置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44(5):213-216.
        [3]雷杨艳.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及艺术手法[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7):223-224.
        [4]洪艳,裴蓓.创智天地绿化特色街区植物应用研究[J].中国园林,2019,35(S2):132-136.
        [5]顾锦龙.园林施工中栽植技术及具体施工工序的研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1):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