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成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截至202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约22亿千瓦,风电累计装机占比达12.8%,国家能源局共通报36起电力人身伤亡事故,其中风电企业人身伤亡事故5起,触电3起,高处坠落1起,共造成6人死亡。此外,风电机组着火、倒塌等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也成为风电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目前风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阐述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意义,梳理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风电;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一、风电运行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受国家风电规划及开发政策影响,目前,投运的风电装机规模主要集中在5-20万千瓦,台数多、集电线路长、厂区范围广,大多数风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点多面广
装机规模虽小,但五脏俱全,发电机、变电设备、保护设备、输电线路应有尽有,尤其是风电机组多,少则几十台,多则几百台;输电线路长,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发电设备大多安装于在上地、平原、沿海等开放性地带,地址条件复杂,外部因素不可控;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等过程中缺陷未得到有效消除。
2.人员配置不到位
目前一个装机规模5万千瓦的风电场人员配置约为10-15人,含运行、维护、技术、管理人员,与传统的水电、火电等发电企业相比,人员配置不到位,且存在安全监督、实施、技术体系人员交叉任职,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维护人员工作量大,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既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裁判员,存在较大的安全管理隐患。
3.行业标准规范不完善
风电项目建设周期短、难度低、安全风险小,其配套的设计、施工、验收评价、运行等标准规范还不完善,造成部分风电项目设计无据可依、施工无据可查、验收等关键环节把关不严,此外,风电机组、主变、箱变、无功补偿装置等主设备制造厂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备投运后运行不正常,故障不断,设备设施隐患突出。
4.安全监管管理流于形式
部分风电企业只关心发电量,忽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但仍然存在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等问题,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等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被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安全监管,未主动思考和探索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安全管理水平往往与政府监管力度相关,政府监督力度大,企业重视安全管理的程度就高。
5.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风电企业领导、员工安全意识薄弱,片面认为风电企业安全风险低,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未落到实处,部分员工没有完全认识到违规操作后果的严重性,同时对安全生产的目标与内容认识不清,主要表现在:工作之前未对周围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存在危险点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部分员工凭经验作业,缺乏规范性,同时还抱有侥幸心理。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提出的背景
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进行危害辨识和评估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如实记录;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艺、设备、设施、物品、场所和岗位,应当建立分级管控制度,制定落实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定义及原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应进行重点管控;上一层级单位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层级单位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管控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四、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意义
鉴于目前风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可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区域、环节和岗位,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做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一是能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二是能让企业抓住安全管理重点,对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三是通过全员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进一步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工作流程
1.收集信息
收集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国内外同类企业典型事故,企业主要设备设施、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平面图及周边环境信息,梳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2.制定方案
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列出工作计划表(包含订方案、动员会、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等各环节开展时间及任务)。
3.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奖惩、考核等制度,编制实施指南。
4.专项培训
对全体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知识培训。
5.确定风险点
对生产、生活区域按功能进行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均作为风险点。?
6.危险源辨识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7.风险评级
运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8.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与实施
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五方面的措施,有针对性制定作业活动风险控制措施。
9.风险分级管控
针对风险评价结果,开展分级控制层级划分工作,按公司、部门、班组、岗位层级进行分级,建立发布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对清单进行公示、告知。
10.持续改进
当出现风险程度及危险源变化、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风险控制措施调整等情形后,立即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风险进行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更新风险管控清单。
六、结语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涉及安全生产各环节,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领导重视,生产、技术、安监等部门配合,全体员工参与,,绝不能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作为一种运动和一项短期工作进行突击,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必须进行理念宣贯和全员培训,使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要掌握体系管理内容、结构、运作方法、核心内涵,要彻底消除员工畏难和抵触情绪,激励全员做好体系建设,有效推动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只有将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建立常态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工作机制,才能让体系建设成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才能切实发挥体系作用,做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平芳.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思路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2):98-99.
[2]黄扬洁.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18,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