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用电工程是确保城市经济满足实际功能需求的基础能源供应条件,在相应城市功能和生活需求方面,比较传统的用电需求早已经有了更大的转变,针对输配电方面的稳定性和需求量也相对增加,在此环境中,基于传统的电力供应条件势必会导致整体电力企业发展的迟缓,并为后续电力环境供应埋下隐患。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
电力企业在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城市电力需求提供了统筹职能的发展条件,更在此基础上赋予了电力企业延续的前提。而其中智能化技术的有效贯彻,比较传统电力企业设备和功能运作具备更加全面的审查条件,并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且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整体电力供应环境提供稳定性的延伸条件,确保了整体城市经济发展具备可持续性的资源供应基础。
1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基本内容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信息技术的融入,从而来尽最大可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智能化供电的需求是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主要应用形式。输配电自动化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的高速运算功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数据化功能,解决了人工无法轻易实现的数据分析处理,智能化程度相当高。同时,输配电自动化不需要复杂的人工操作,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不但能大大拓宽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管理范围,更使得输配电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网络系统自身带有的严密的运算程序,提升了整套系统的精确度之余,更能在计算范围内自动处理一些突发问题,从而使电力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与安全的服务,促进企业自身和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
2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中存在的不足
2.1科学管理水平低
管理人员思想理念滞后,缺少管理电力输配与用电工程质量的人才,导致超前的科学技术不能在初期应用于电力工程。在供电企业管理理念滞后的背景下,人员管理的稳定性大幅度减小,供电企业不能立刻开展电力系统改革,对电力输配的有效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2.2技术实力不足
现有电气环境的发展反应了城市居民使用功能方面的需求,依据传统的电力技术水平开展工作,一方面对设备本身电力荷载供应施加了极大压力,为整体电力企业功能运行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促使电力环境在效率和多元化市场方面丧失了竞争力,为后续电力企业整体发展埋下祸根,最终导致经济发展持续处于落后水平,在相关技术和人才方面逐渐流失。
2.3电力输配工作中出现严重的电能损耗现象
“节能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普遍共识,但在电力的输配过程中依然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程度不一的电能损耗现象。具体来说,用电设备长期处于工作状态而疏于保养,在一定状态下就会造成电能的损耗甚至是过耗。而技术研发的缺失,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无法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策略,也会造成电能的浪费。电能损耗已经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工作的重要关注内容,这不仅关系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更影响着电力企业生存的根基。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受到管理理念的影响,因此为改变这种现象,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管理理念的转变,提高电力人员的管理能力。我国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求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保持一致,突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转变管理思想,实现观念创新。
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要以电力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技术的应用中,加强技术管理,保证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科学管理,逐步完善电力系统的功能,加快推进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智能化发展。
3.2电能损耗有效解决方法
调查可知,现阶段46%左右的电能损耗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实现对电能损耗的掌控要求电力企业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企业应重视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操作的严谨性,敦促员工认真学习,保证其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实施操作。
3.3建立健全的输配电工作的管理体系
提高输配电与用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仅要注重技术层面的改进,更要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掌握理论知识和拥有输配电操控经验的高级人才,对于输配电环节中管理和操作工作的展开有积极的影响。在构建管理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制定电力行业的规范与准则和减少输配电管理方法中的漏洞,同时具备专业能力的管理人才更能兼顾到输配电系统与区域需求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为电力系统的运作不断注入活力。
3.4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引进
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发展中,自动化技术是关键,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实现电力企业的创新与改革。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为输配电与电力工程提供重要的技术条件,保持供配电的高效与稳定。另外,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其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条件,要积极进行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的研究,比如加强技术研究的资金与设备、人才等的投入,积极借鉴最为先进的技术成果,将先进技术加以分析与研究,实现技术创新。
3.5提升营销能力
一是加强电力政策和交易规则的研究,合理反映相关意见建议,引导电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加强竞价策略的分析研究,建立企业竞价策略分析数学模型,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三是加强客户管理,开拓电力市场。建立区域市场经理模式,相对固定的人主攻固定的市场,建立与用户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用电市场和用户的消费需求、用电特性、用电潜力分析研究;建立定期的客户回访机制,增进对客户的了解,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营销决策能力。加强电力市场信息、主要发电企业和用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高电力营销决策能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掘、培育、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用户管理水平。五是创新营销思路,拓展业务范围。适时开展售电业务,拓展业务链,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为推动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并积极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市场空间巨大,完善辅助服务产品。为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电网整体运行效率,我国辅助服务补偿和考核的力度势必会加强,提供辅助服务的技术手段也会日益丰富和完善。跟踪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开展情况,研究发电企业提供有偿辅助服务的方式方法,多元化营销产品。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输配电和用电的要求日益增高。当前,我国的输配电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建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已刻不容缓。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可有效提升输配电效率,增强输配电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并简化电力输配工作流程,保证输配电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黄琛.BIM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推广研究[J].价值工程,2019,35(27):53-57.
[2]侯学良,李彦青,刘凯.基于战略联盟的电力工程EPC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9,32(7):11-16.
[3]王道祥.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J].低碳世界,2019,(19):55-56.
[4]秋向飞,余勇.PDCA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9,32(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