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钰
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 355200
摘要:阅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甚至于未来的成长发展中都需长期坚持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期间,仅仅依赖于教材本身的课文内容,则是无法达到新课程对于学生小学阶段应具备阅读量的标准的,这就要求教师需注重阅读的拓展教学,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并鼓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以促使学生的阅读得以有效拓展与丰富,从根本上提升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阅读教学
引言: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学工作,将终身学习意识迁移至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在时下教学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注重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仅是汲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亦是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结合现代教学中对于小学生阅读发展要求,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为依据,将拓展阅读的教学策略作以探析,以引导学生逐渐拓展阅读量,提高阅读的质量效率。
一、立足教材,拓展阅读内容
拓展阅读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在现代化的语文教育发展中,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及拓展阅读的重视愈加的关注,在现时代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为教师的课堂拓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据此,在拓展阅读的培养教学期间,教师则可立足于教材本身进行阅读内容的拓展。针对于不同的文本内容,从不同的视角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1]。例如,在学习古诗类课文时,教师则可将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生平履历、其他相关诗词等作以拓展。比如,在四年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则可将关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故事”加以拓展,将唐代诗人的生存环境进行拓展等。在学习名著类课文时,则可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片段进行播放,以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并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段阅读的版本,让其进行名著类读本的拓展阅读。在学习描写景物类文章时,如《海上日出》,教师则可以此为中心,搜集关于“日出”“海上日出”“海上夜景”等阅读文章,经过整理分享给学生。在学习描写人物类文章时,如《黄继光》,教师既可以将关于这一人物的其他文章作为拓展内容,亦可将作者的其他文章进行推荐拓展,还可以将这一时期的人物相关的文章拓展给学生等等。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材内课文及知识的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拓展链接点,以将其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展开阅读。
二、创设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一)创建班级图书角
浓郁的阅读氛围对于学生主动阅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深远且深刻的,因而教师亦可在班级教室中创办图书角,并可组织学生将自己家中的旧书分享至图书角,以供大家共同阅览。同时,教师亦可将教材中的相关拓展阅读资源定期定制成册,并置于图书角中,让学生能够随时自由阅读[2]。
(二)增设课外阅读课
课程的创新创设,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师专门的指导下,逐渐提升拓展阅读的能力,并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增强其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是按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新课程下对于学生阅读指标的设立中,教材课文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因而需要教师适时引领学生展开拓展阅读,以促使其阅读量得以提升,知识领域得以拓展。
(三)开发校本教材,有针对性阅读
校本教材的开发设计是以在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开发创编的,使其将学校以及当地的基础文化亦是融入其中,以编写更为贴合校内学生认知结构的教材内容。基于此,在拓展阅读的着力点上,教师则可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依据教材内容将拓展阅读资源充分挖掘,并通过资源的搜集整合,为学生编写校内拓展阅读读本[3]。比如,教师可依据教材课程,亦可结合单元设计,或是依据教师个性,设计为主题、专题形式的拓展阅读资源读本,为学生创建更具特色的拓展阅读资源。
三、组织活动,深化阅读质量
在阅读活动的组织开展期间,通常是以阅读分享交流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将其深化,以推进学生更为主动地进行拓展阅读,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高质量的拓展阅读效果[4]。例如,可设计拓展阅读项目实践任务,即每周让学生呈现A4纸大小的阅读报告,其内容包括阅读的文章名或书名、作者、好词佳句、词汇注释、修辞总结、情节内容简介、阅读心得等,形式上可以是手绘、可以是简单的文字摘录、亦可以是图文剪贴等,进而在学期末由教师将其依据学生个体进行统一装订,并展示于班级、家长群、班级群等,让学生、家长进行投票,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而由教师给予奖励。在此过程中,不仅促使学生进行定期阅读,亦是培养了其动手、整理等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阅读的兴趣,并在内容的整理组织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创设班级内不同的阅读兴趣小组,并让学生于每周定期进行分享交流,使其能够在相互间展开学习,并在各自的分享倾听中进一步提升拓展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氛围下,增强其阅读的意识与动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分享笔记,比如“本次阅读分享交流会参与者分别是谁,其各自分享了哪些阅读内容,书名和作者是谁,他的阅读感受是什么,你的倾听感受是什么...”等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期阅读内容的选择提供相应的资源建议,可先行参考自己在与同伴分享中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则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每周的分享会开展中,亦是驱使着学生的主动阅读,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实现现代教育下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而言,拓展阅读在进行教学指导时,除教师自身课程的引导拓展之外,亦需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拓展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拓展阅读动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阅读活动的组织开展,以促使学生的拓展阅读得以进一步落实,增强其阅读的质量效果。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拓展的培养重视,以促使学生的阅读量得以提升,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建梅.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新探,人教版[J]. 中外交流, 2018, 000(002):131.
[2] 欧俊材.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 000(010):206-207.
[3] 冀建春. 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实践探讨[C]//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 2016.
[4] 史志琳.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意义探寻[J]. 新校园(中旬刊), 2015(9):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