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 张蕾
[导读] 素质教育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逐渐向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面靠近。
        张蕾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素质教育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逐渐向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面靠近。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加快对数学课程进度的适应,也能在实际生活中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当前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自身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更加灵活。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列举了几点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现状;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是纯粹的应试教育,更多的学校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中心放在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上。对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现阶段小学数学能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开多方面的数学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教学方式的适应来改变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数学的学习通常讲究举一反三,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因此,应当鼓励和推崇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在许多小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比较落后,还不能够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由于老师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学生对课堂的流程已经没有新的兴趣,从而在找到老师的教学规律后认为自己也可以按照教学流程来自学,最后在课堂上注意力涣散,课下也不解决问题,形成上课不学、下课不会的恶性循环。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融入课堂,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会加重学生丧失兴趣,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创新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数学教学。将数学学习中的有趣之处通过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2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要想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必须要让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基础,这种基础就表现在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中。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量,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自主延申,也就是独立思考。由于学生在学习时还没有将课本内容掌握牢固,对于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很大疏漏,所以在学习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基础知识不牢。导致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懂得举一反三,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1.3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计算中,我们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计算之后,最终得到结果。结果固然对最终的数据分析起了很大作用,但更应该注重的是整个运算过程中的思维分析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最终的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分析能力,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对计算能力的提升。一味地追求正确答案是一种教学中的错误观念,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只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为他们的独立思考打下基础。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
        2.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能力
        作为小学的数学老师,除了完成教学目标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培养起的思维能力是可以让学生受用终身的,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还要考虑到如何带动学生的思维模式,或者说用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竞赛”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本上每个章节都会出几道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比如大家熟知的“鸡兔同笼”问题。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学生的自主思考,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是十分典型的思维性题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使题目产生动画效果,在动画的慢速播放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变换,通过先描绘思路来辅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可以在这类题目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创设具有思维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
        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思维引导,让学生学会找到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注意解决的方式方法,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数学教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其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2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实际生活延申思考方向
        在学校中学习的课本内容,最终都是为了跟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得以运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时,要多考虑计算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和所处情况。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有效地融入与实际生活中,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同时融入生活,而不是把课堂和生活相隔离。教师将计算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也是为了让这个阶段的学生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而不只是为了考试取得理想成绩。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将生活和学习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合理运用,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才会主动联想到知识内容,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基本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PPT,将生硬的数字用糖果的图案代替,在课堂上放映时引导学生想象与朋友分糖果的情景。对于需要多次计算的应用题而言,教师可以用数动物园里各种小动物的数量的方式,播放设定好的动画,通过“进来三只老虎,又吓走两只小兔”的动画来引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教师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能更好地延申学生的思考方向。
        2.3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情景教学
        学生对于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感知,往往要先从自己的生活入手,与其先长篇大论,不如先切身体会。老师在对于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创设出情景,使学生在阅读生活的同时阅读数学。比如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老师可以将课本知识引出到生活的特殊场景中,让学生列举出这些课本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从而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阅读不仅仅指的是看书,更指的是学生的一种能力,除了阅读课本上的书面知识,更要先从阅读生活中的细节开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会大幅度提升,也更愿意独立思考。
        三、总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合理地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理念,积极借助新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也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大权.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J]. 读与写,2020,17(25):200.
        【2】李发旺.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 启迪,2019(8):13-14.
        【3】池丽丹.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