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泽
身份证号:3709022005060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行和深入落实,教育行业对于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从事实上来看,在高中数学教材加入部分大学数学入门知识之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有效优化。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不断提升,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而一般来说,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所以有必要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多元化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1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充分融入日常生活,为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目前,各学校也积极顺应市场潮流,将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教学中,将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数学知识进行难度的转化,让学生更容易吸收。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帮助教师进行知识的呈现,丰富教学内容,进行短时间内大量知识的输出,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发散思维做到灵活运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信息设备,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利用,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助力高中信息课堂。
2高中数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2.1课件PPT为课堂打基础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堂的内容和编排,这是很多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容易对课堂产生内容和重难点上的疑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和PPT为课堂内容、流程和重难点做出解释说明,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为例,章节内容包括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三个小节,各个小节下又包含了定理、性质、事件判断和实际问题等多个章节要点,因此,教师可以在章节先导课的PPT课件上先有效梳理下章节内容,比如在第一页PPT课件上简要引出随机事件,介绍到随机事件的概率、意义和性质时,引出第二页PPT上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第三页PPT说明古典概型的性质、第四页PPT说明几何概型的性质、第五页PPT说明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之后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详细的教学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课件PPT向学生简要介绍了章节重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紧密性和关联性的认识,同时,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此外,课件PPT是信息技术下最简单常见的教学形式,它能有效帮助教师去拓展和浓缩教学内容,把握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效率的目的。
2.2 ?对科学化的教学环节进行构建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构建起相应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其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应用,更加有利于对情境导入起到优化和促进的作用。例如在对几何体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即可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军事影片片段,其中出现的废弃汽油桶、沙锥等物品,均可视为与教学内容具有密切关联性的生活物品。视频播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对各项物品进行集中展示,并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各几何体的特点,以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充分调动。
与此同时,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数学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务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适当干预,以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能够持续处于科学、有序的状态之中。并且,为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完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数学问题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数学规律。例如对三角函数进行教学时,其中的诱导公式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即可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对不同的三角函数图像进行充分展示,并对±π/2这一条件进行应用,以帮助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进行深入了解。
2.3培养信息化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团
培养信息化的专业数学教师团队,能够为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人才储备。首先,学校可以开展信息技能讲座,邀请国内外信息技术人才,讲解各种设备的使用技巧,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明确日常的使用流程。其次,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信息培训,针对数学课程的特点,针对性地培训经常使用的教学设备,让教师能够通过专业的设备进行数学知识的课程准备,使知识点更加直观方便理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除了做好教师内部的培训还要做好外部人才的引进,在招聘人才时应该注重人才的信息化储备,对教师的知识能力、信息能力、教学能力等进行全面地测评,实现教师团队的全能发展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校培养出大量的数学教学人才,不断的丰富教师团队的建设,有效地为数学教学提供新的人才储备,引入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2.4微课穿插便于课堂整合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资源流动性、精炼简短性、内容针对性和重复利用性等优势,在学科中,教师即可以制作微课或网络搜集微课课堂教学上的整合和学生课下的复习。微课对于教学的穿插性很强,很少受到环节上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回顾导入、课中思考讨论、课后总结回顾和课下交流复习等多个环节。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章节以三个小节展开,小节之间是独立的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对小节内容进行浓缩和提炼,比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小节中,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判定定理的解释、定理的图形解释、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定理运用时的常见误区等,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因此微课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不可出现脱节现象。
2.5具象化的数学知识概念演示
在高中生对数学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数学概念能够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高中生对于数学概念普遍不具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学生易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而抽象性属于数学概念性知识所具有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因为教师更加注重对某一知识概念所对应的解题方式进行讲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数学概念能够生成的问题,由此,学生在开展数学知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普遍认为数学概念相对较为枯燥,也就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学生认为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时只要对数学概念进行机械性的套用即可,也就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升。以此为基础,教师有必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使教学内容能够得到更加直观的表达,例如在对有关于数列的问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两项公式的形成过程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对公式内涵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也就有利于学生对公式的应用进行有效掌握,或是在对立体几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绘图软件的应用,对各个立体图形进行设计和展示,从而更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
结论
现阶段,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它对教学的意义来看,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学的趋势和动力,因此,各个学科教师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多重形式和开展方法,保障信息技术能与学科教学相吻合,与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等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从多个方面出发保障学生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炜.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45.
[2]黄晚桃.微探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科学导报,2020-07-14(B03).
[3]韩永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18.
[4]尕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