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翠
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小学 401520
[摘要]小学语文精读课文后的习题,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语文要素特别设计的知识要点,它对课前学生预习、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课中教师完成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以及对课后的延伸,都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因此,关注课后习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有效教学;精读课文
习题是一门课程或者一部教材为学生或读者提供的,可供练习和实践的、具有已知答案的问题。部编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后,都有这样的小尾巴------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从数量上看,少则一道,多则三道;从类型上看,有结合课文内容的,有联系生活实际的。它作为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特点设计的知识要点,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为落实各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相应要素的有力抓手或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功能,能够使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呢?
一、课前,课后习题对师生的作用
(一)课后习题可以作为学生的预习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对学生来说,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需要有教师的要求分步骤进行。除了标自然段、读课文、查不同的词语等,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还需要思考课文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的课有些不同的知识点、收集资料等等,这就需要老师设计预习单,而实际教学中,老师每一课都精心设计教学单,无疑增加了工作量,而高效省力的方法,就是借助课后习题,或者直接将课后习题作为预习常规内容,能解决当然很好,不能解决,便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有了目标性和针对性。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后习题第一课: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道题在预习中,就有了三个要求,一是默读课文,在一至五年级的学习下,学生默读有了一定的速度(不少于260字/分钟),便可以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默读,并有更快的速度(不少于300字/分钟),学生在家可以对照默读时间,提高默读速度。二是找出中心句。本课总分关系明显,通过之前学过找中心句的方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顺利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三是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学生通过有效预习,能说出部分事物特点,难以说准确、完整,那么,预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明确的听课目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课后习题帮助老师明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教师该如何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呢?除了认真研讨教材、教参,参考学生学情外,还需要认真思考课后习题的指向性。充分研究和利用这些练习,对老是明确和完美达成教学目标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以识字为例,一年级上册,每一个生字表格中,都跟随有笔顺和描红,而到了一年级下册,笔顺省略了,只剩下描红。语文园地中,有关书写提示,也有不同的要求。一年级上册,重在学生掌握笔顺,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以及“先横后竖”等,而下册,开始注重结构。
那么,教学目标就能随着习题要求不同,明白语文要素的不同,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且在课堂训练中要逐步实现对下一阶段的转移,进而实现一课一得的大目标。
二、课后习题对教学过程的帮助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就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高度重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后练习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它能有以下帮助:
(一)培养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起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首先是勾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期待。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问学生:“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学生一定会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那作者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呢?此时让他们朗读文章,再结果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以兴趣激起学生读文的欲望,同时也达到教学目标。
(二)提升学生能力
教师细心观察小学语文课后习题,会发现绝大部分课文后都会指向学生能力培养的习题。如四年级下册《白桦》选做:“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指向学生积累;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课后习题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指向学生朗读;五年级上册《园明园的毁灭》课后习题第二题:“课文题目是 ‘园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指向写法......六年,忠于课后习题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能力毋庸置疑。
(三)了解各种人性
人性的话题是沉重的,但又无法回避。那些善恶美丑,学生终会遇见。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寓言形式让学生知道人性的懒惰、痴蠢、骄傲、谦虚、高调,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那一首歌,那一幅画,那一件小工艺品,美好的艺术之旅,让学生懂得了知音的难觅、小儿的聪慧、贝多芬的情操......包罗万象,丰富的情感,复杂的人性,使学生日渐成长。
三、课后习题对课后的延伸
语文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语文资源的开发,建议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许多课后习题就很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比如知识链接、了解家乡、交流故事等。例如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阅读链接《挑山工》;《黄继光》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丰富了孩子的认识;又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课后习题第三题: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它引导收集和整理名人名事,这些内容的安排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由课内步入课外,由学习步入生活。
课后习题,犹如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统编教材中,小学语文课后习题与单元要素紧密结合,这样的配套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有力抓手,有助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后习题功能的充分发挥,一定能起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语言教学效率的作用,使小尾巴发挥它的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凤平.“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本习题运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8期)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