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柳纯一
[导读]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柳纯一
        石河子第三小学   新疆省石河子市   832000
        摘要: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能为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学生主题概括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题概括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学好语文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学会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而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由于概括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一直以来都缺少明确的方法,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什么是主题概括能力
        主题概括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语文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主题概括能力是用简单的语言将文章内容的主旨表达出来,是一种对具体形象进行抽象化表达的能力。它主要是概括段落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文章进行概括,可以使学生能够透过众多的文字,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大量复杂信息铺天盖地地涌入,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概括能力,则很难快速而准确地在众多信息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并将其传达出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主题概括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前我国小学生主题概括能力的现状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必然带动社会各方面都进行不断的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样,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而在创新过程中,新旧交替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首先,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视,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而学生也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习中教师教什么就听什么,不能够很好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只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且很难发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跟不上进度的情况下,学生会觉得阅读课程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来,从而导致语文成绩难以提高。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我国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但据调查发现,小学生的阅读量和国家要求相差很远。这不仅是因为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而是有些教师不够重视,没有对学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最后,有的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参考资料来理解和学习文章,教师对多方面理解文章不够重视。长期如此,学生会失去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主题概括能力的措施
(一)结合教材,由易到难进行阅读教学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主题概括能力时,要从简单的文章开始,对学生开展主题概括能力的训练,然后慢慢地加大难度。经过逐步的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文章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出来,加深对文章的印象。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不能清晰表达自己感想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主题概括能力。
(二)引导学生结合文章进行阅读练习
        文章的标题对理解文章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文章分支部分的段落又和文章标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文章的主旨可以在文章的段落中找到。因此,通过对文章标题和文章段落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可以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有可能无法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要通过补充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学生在经过不断地练习之后,阅读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阅读练习。另外,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性的存在,会有一些学生能力较差。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有针对性地阅读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利用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来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兴趣对学生的影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课外读物,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相关影视作品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然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时间有限,仅仅通过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通过对文章进行归纳,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
如果能够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那么学生也就掌握理
解了文章。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引导学生对每个段落的段意进行概括,然后再让学生将各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找出文章的综述句子或者段落,然后再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内容。最后,教师可以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然后让学生根据答案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分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文章主题进行概括。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式,加强师生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秀.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J].读与写,2017,14(2):63-76,79.
[2]罗烈权.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8,(6):240.
[3]黄映清.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J].师道·教研,2010,(6):41.

作者简介:姓名:柳纯一   出生年月:1993.10   性别:女   籍贯:江苏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全日制本科   职称:小学初级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邮编:832000   单位:石河子第三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