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阮勇
[导读] 如果说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那么,

        阮勇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中学   561204
        摘要:如果说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中浓墨淡彩的重要一笔。在传统教育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很多青少年缺乏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遇事容易偏激,最终酿下悲剧。尤其是农村初中生,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从小缺少关爱,缺少父母正确的教育,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也要做叩开学生心门的心理导师。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整体运行节奏快速提升,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需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部分学生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由此容易产生各种情绪,且多是负面情绪、不良心理。同时在社会生活层面,文化多元与文化入侵冲击,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初中生缓解心理压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要持续保证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宣传,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引进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初中生的健康茁壮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必要性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大都非常强,但自卑心理却非常严重;他们面临的学习考试压力比较大,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很差;他们缺少关爱温暖,但是会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无论是从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角度,还是从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需要的角度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农村学校的重要工作。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建设的重要课程,教材中的大量内容都与塑造学生健康心理、正确价值观息息相关。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既是对课程的完善,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作为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该依托课程教学播撒我们的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2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 通过生活化的对话,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但持续的关注力不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与关注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具备探究精神,保障自己的学识能成为学生的精神粮食。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多探究各种教学方法,并让这种融入更自然、更深刻。对话作为有效沟通双方观点和重要信息的工具,充满了个人思想和技巧性。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生活化的对话方式教学,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有趣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表露自己的心理活动。同时教师还可提出适当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兴趣与激情进一步被调动、被点燃。教师在这种氛围下,还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让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状态都处在最佳状态。在这种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一定会变得自信和充满活力,在学习状态和看待事物的眼光上,也会变得积极与阳光。
        2.2 开展情感教育,提升学习体验
        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这既是对教学活动的创新,也是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可以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教师要通过教学情景的设定来促进学生得到不俗的情感体验,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有关爱国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军队退休干部休养所等场所,请退休的老革命同志讲一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讲一讲当时时代环境的艰辛,借助这些感人的事迹,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初中生在听到这些故事之后,就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的不易,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又比如教师在讲“家乡”的知识点时,便可以带领学生来到一处自然风景优美的场地,有山有水。教师要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家乡是非常美丽的,不仅有高楼大厦,也有着绿水青山,所以大家以后都要为现代城市建设做贡献,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核心素养。
        2.3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主角是教师,教师更多地会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不是心理健康层面的内容。单纯地以考试分数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日常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单纯重视知识性学习的行为普遍存在,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后续的教学环节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系统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意识融入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担当评价主角的方式,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应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
        2.4 创建合作小组,增加互动机会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划分小组,学生之间就可以主动交流知识点,能使他们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学生划分为每组4-6人,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并且进行小组人员合理分工,选出一名担任小组的组长。然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发起探究性任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由平等的真谛》这课时,如果按照常规的口述理论和记录笔记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法治认同感,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到我国的法律信息,不明白我国奉行的法治、法律政策的作用。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宪法做为切入点,准备一些关于宪法规定的幻灯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词语为导向。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激烈地探讨和思考,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的回答作出总结,并为他们布置实践作业,使其借助信息技术查阅一下我国对网络言论方面的法律规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养成的重要阶段,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与消极情绪,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而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存在重合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效结合,可以取得“1 + 1 > 2”的效果。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情绪,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由道德与法治教育入手强化学生道德情感,以此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促进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成其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彭雪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0):14- 15.
[2] 游蔚燕.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2):77-78.
[3] 徐芬.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构建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