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凤
身份证号码: 45080219870617****
摘要:道路施工相比于其它工程施工所需工期较短,但其施工难度在工程中属于高难度施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出现问题而影响施工质量,应当对道路工程的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现实,分析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难点应对措施探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实现高效的质量管控。
关键词:道路工程;管理难点;质量控制
引言
道路工程施工需要考虑市政管线、地下设施,同时还需要考虑道路工程对于地下管线等的影响,道路工程对于工期要求非常严格,再加上需要与交通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等同步建设,所以工程建设更为复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优化和管理。
1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
1.1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选择
施工单位一直是道路工程建设的主体,其必须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安全施工资格,在质检部具有完善的备案资料,对当前国家所制定的行业标准理解透彻,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同时其近5~8年所承接的项目工程没有出现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在施工开展之前,施工企业应当与设计单位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沟通交流,针对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明确所需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机械设备设施的整体质量,严格检查工程施工环节。而对于监理单位而言,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责,积极组织开展中间检查及竣工验收,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节点,必须进行现场检测,以确保工程进度及安全质量。
2.2坚持行业标准
道路施工所涉及的环节和内容是极其广泛的,任何一个细小的步骤都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有序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施工企业应当严格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按照行业标准、国家规范开展实践工作,并且针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步骤进行有效的检测管控,同时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定期抽样或是取样检查,派遣专人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其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在检测完成之后必须出具书面的、真实准确的检测报告。
2.3坚持监管性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现场负责人应当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施工单位或是建设单位的检测机构如果出具了不合格报告,必须对该项材料或是过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上报给领导部门,以便后期快速及时的跟踪实际数据。如果对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确保其准确性、可靠性、公平性,也可以邀请其他第三方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复验。
2项目组织的构建和作业人员的管理
2.1项目组织
工程建设中项目组织机构和主要技术人员是核心,是实现最终建设目标的关键,也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根本保障。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技术人员,需理解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特点,了解新颖设计理念,掌握先进设备操作规程和新兴施工工艺技术,才能高效安全的推进工程顺利展开。
2.2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
道路施工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大部分农民工未经专业培训就立即上岗,工作吃苦耐劳,但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不足,施工管理中需要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强对班组的绩效和诚信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适当监督管理和不断的培养锻炼,综合效益考核班组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施工安全质量意识。
2.3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管理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质量为本。
道路施工基本为露天作业,施工作业点线长,环境影响大,安全质量影响因素多。气候条件的变化,进场材料的品质,工序的交错搭接,设计变更,政策调整,地上地下管线,周边交通行人干扰……施工中需有效规避相关风险,借助施工管理和技术措施,严把材料检查关,严控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技术关,全面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市政道路由于客观因素影响,作业现场无法实现全封闭施工,施工机械设备、临时用电、外部环境、交叉作业等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具体人员的安全责任,规划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计划和策略,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施工措施,杜绝侥幸心理,是全面防范安全事故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3道路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的应对管理
3.1道路软弱土路基的处理
道路施工经常遇到软弱土地基,软弱土压缩率大,含水率高,不固结易液化,承载力差。没有适当处理会导致道路凹凸不平,面临沉降开裂的危害,给正常交通带来不便,甚至产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某一市政道路原地基为淤泥杂填土,承载力不足,设计方案为加固土桩法,用水泥作为固化剂,大面积钻孔喷浆,等三角形布置的水泥搅拌桩,间距1.5m,桩径0.5m,桩长8~10m,将水泥和软弱土搅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路基。现场试桩施工确定采用二次钻进喷浆工艺,固化剂为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确定为0.5,施工过程自动记录仪及时记录喷浆量,技术人员监督泥浆池水泥喷浆的搅拌,定期检查桩机钻头,保证喷口喷浆的连续通畅。
3.2灌注桩桩身垂直度和桩孔中心偏差矫正方法
灌注桩终孔后下钢筋笼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由测量人员与钢筋班组协作配合,共同确定桩孔位置。先把钢筋笼吊装至桩孔上方,下钢筋笼后钢筋班组根据露出泥浆部分钢筋笼大体定位中心并做好标识,随后配合测量人员逐步吊装轻移钢筋笼,力求钢筋笼标识中心与设计桩孔中心坐标吻合。但灌注桩成型后经常出现偏孔,灌注桩孔中心与设计中心坐标出现偏差,甚至超出规范要求(单桩10cm),孔中的灌注桩成桩垂直度也难于保证。针对该施工难点,施工时预先在钢筋笼外围均布套装三个充气垫,充气垫由进气管相连至钢筋笼露出泥浆部分的顶端,充气垫的气管可以分别独立充气,通过控制充气量随机移动调整钢筋笼的中心位置,使其与设计桩孔中心坐标重合。
3.3非开挖修复排水管道开裂破损
道路进行CCTV录像检测时发现雨水管局部开裂破损,有少量渣土掉落雨水管。为确保管网顺畅排水,施工组借助“旋喷气流法”,利用高速旋转气流,夹带一定压力的水柱和磨料,清除雨水管中渣土、淤泥、污垢等杂质。然后采用CIPP内衬修复技术修补排水管开裂处。把浸满了树脂而且单面涂覆环氧类、聚氨酯或聚乙烯类液态粘剂的玻璃纤维材料裹敷绑扎在未充满空气的气囊上,以小型机器人引导,在牵引绳的牵引下准确拉至待修复位置,随后立马对气囊加压扩径,让树脂粘附于排水管内壁,并在内置紫外线灯的照射下硬化,从而在原有的HDPE管中胶粘合成一个薄壁管状材料。该施工方法避免道路的重新开挖,降低了施工成本和保证了施工进度,而且薄壁内衬管表面光滑,连接牢固,韧性挠度好,耐腐蚀,耐老化,具有30年的使用期。
结束语
道路工程工序繁多,工艺复杂,综合性强,质量影响因素众多,施工作业班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施工管理需以人为本,重点把控关键工序和施工要点难点,改变思维,引进先进管理理念,运用新型工程施工技术,实现全过程管理,以高效率推进工程施工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李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1):156-157.
[2]李占峰,李飞.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存在的问题[J].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646-647.
[3]黄伟,赵百磊.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20,532(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