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上)   作者:刘洋
[导读]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刘洋
        辽宁鞍矿建筑总公司,辽宁 鞍山 114051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需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充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实施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一些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安全事故频发。为有效改善当前事故频发的现状,施工企业需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管理;具体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许多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施工安全,一些监理单位无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问题,严重威胁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护施工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才能实现施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
        1.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施工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据调查,造成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大多是工作人员自身的疏忽所致。如果能有效地控制人员因素,安全管理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这也是当代建筑企业的主要工作方向。建设项目规模较大,建设内容复杂,需要大量人员参与。由于施工工作量大的特点,一些能力强、学历高的人才很少从事施工,施工人员普遍缺乏文化素养。目前,我国的建筑集团主要来自农民工,也就是农民工。大多数员工的个人素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缺乏安全意识,不能识别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很难保证施工规范化,不文明施工行为时有发生。这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安全管理措施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实施,给员工自身带来了风险,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
        1.2制度角度的风险问题
        在建筑项目的自我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一个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完成。即使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建筑业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基本上,只是针对一些常规的建筑项目进行系统的整合,普遍性不是很理想,这就必然导致建设项目不能在某个项目上顺利完成。此外,大多数建设项目涉及更复杂的过程。现场管理必须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合,确保高安全。然而,在当前的现实中,在许多建设项目的运行中,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是很高,而且由于许多项目不能被常规的安全管理体系所应用,许多管理人员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意识,仅仅凭自己和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安全管理,很难保证工程的有效性,往往容易为建设工程埋下隐患。
        2新时期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强化策略分析
        2.1增强人员意识
        只有安全监督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实施。因此,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比如,他们可以邀请一些有足够经验的安全监督员到企业内部讲课,然后把经验传授给内部员工,以提高他们的安全监督意识和技能。此外,要制定考核机制,定期对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对工作表现不佳的人员进行处罚,或直接辞退。


        2.2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有了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并不意味着安全管理行动就能启动,而是要在行动前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度内容的建立要求相关人员从全方位、多角度考虑施工安全问题,并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部门所涉及的管理者既要明确安全管理的核心内涵,又要认清安全的定位,把相关制度的具体内容作为自己安全管理的标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同时,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因此,为避免疏漏,必须不断更新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细化安全事故处理流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生产安全事故,企业要注重防范水平,把工程质量安全控制放在首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要求施工企业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标准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有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还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并设立专业部门进行管理。需要完善安全技能体系,从而详细分析各班组在施工过程中的需求。要求施工管理人员注意操作细节,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
        3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为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效果。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效率,必须把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工序紧密联系起来。建设项目复杂,工序多。每道工序的施工和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全面的准备,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保证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有效开展。施工企业要树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意识,形成规范化,注重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选用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机械设备,持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全面控制各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使施工人员按规范、标准施工。通过月检、旬检、周检、日检、季检、专检等安全检查,不断排查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3.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由于真正参与施工的建筑工人大多是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因此要结合建设项目的基本特点,加强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施工环境的客观条件,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要求,同时配合一些技术考核,验证培训的最终结果,确认操作人员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投入施工作业。在实施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项目所在技术领域的针对性安全培训。这也是出于对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工接受能力的考虑。通过完善培训,强化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事故防范水平和风险自救技能,对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3.3重视安全施工生产的投入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一部分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观念,另一部分基本用于购置安全保障设备。此外,除建设单位外,其他相关单位还需承担建设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费用,从根本上增加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大量解决安全设施质量差的问题。比如,在安全围护结构的建设和拆除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安排资金聘请该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购买一系列可能涉及施工的应急防护装备。此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组织参建职工进行安全培训,突出安全施工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把保障资金不足带来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同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我国建设工程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施工企业、管理者还是施工人员,都要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完善施工制度结构,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完善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进而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项目风险,保障企业利益,保护员工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大维.浅谈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建筑安全,2013,28(5):11-12.
[2]丁海兵.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工业设计,2012(2):207.
[3]徐丽莉.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8(7):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