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北流市 537400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行修订之后,主要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优化,并以预防作为主要内容,将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做出应对方案,尤其是关于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实施以及审批等过程提出一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完善措施。关于水电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多选址为西部山区,由于西部山区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在项目进行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所产生的敏感因素较多,对地表面积具有一定破坏性。与此同时,项目的施工过程周期长,再加上弃渣量大,因此要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以及审批合理落实,将水土保持工作做好。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审查
引言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水库蓄水量产生变化、湖泊出现淤堵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河道断流、储水量增加、出现洪涝灾害等严重问题,因此,水土保持是势在必行的。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速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1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的发展概述
关于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情况,我国针对主要问题颁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可以看出这项文件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进行相应编制,大部分大型工程对规定进行编制,主要针对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大纲。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发布,使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大多国家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研究阶段,对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在初步设计阶段,少部分工程能够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进行补充。基于此,水土保持编制逐渐具有规范性,而水利水电工程保持方案的完善,则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18)的颁布下开始,此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的内容与相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成因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①工程施工导致地表和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使得土壤和植被之间的平衡性被打破。并且,土壤结构受到损坏,使得其抗侵蚀能力显著降低,在强降雨或是日常水流持续冲刷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②在工程施工期间,往往需要频繁地挖掘土体或挪动岩石,这样的操作存在水土流失风险。若是不注重废弃土石的处理工作,也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现象;③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大型碾压设备来压实道路,而这样会使得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和植被发生较大变化,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使得周边的地下径流被破坏,从而导致土壤结构受损或山体结构稳定性降低,若是遇到降雨天气或是长时间的重力作用影响,则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3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积极进行现代化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水土流失是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保持是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这在水土流失严重或环境条件相对脆弱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助于防止各种自然灾害,例如滑坡或泥石流,可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不会轻易被破坏。②水土保持可以大大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库的蓄水量,延长水利工程的寿命,并减少湖泊淤积,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③在水土保持的影响下,洪涝灾害将得到有效减少,土壤渗透将增加。在干旱季节,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径流逐年波动;在汛期,通过保护水土,将有助于提高防洪能力。④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实现环境恢复与保护的目标,达到保护水土,保护水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4审查主要标准依据概述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审查中,主要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编制规程中将主题设计的深度进行统一规定,完善水土保持设计深度以及设计内容,这三个编制分别为《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宄报告编制规程》(SL618-2013)、《水利水电工程可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以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L617-2013)。其中,对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报告以及可行性研究提出相应分析的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575-2012)。提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编制报告的项目书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575-20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等等。
5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
5.1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中国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将其列入基本国策,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强劲有力的支撑。同时,在政府的积极领导下,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如:沟道坝系工程、坡面水系工程等等。并且提出了规范水资源的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相关要求,为水土资源的恢复提供保障。还要切实考虑水利工程所能承受的范围,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举措。
5.2加强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现阶段通过技术减少强风和大雨等恶劣气候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是,通过既定的技术手段合理设计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为维持生态平衡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设计方案,以提高施工质量。不仅如此,有关人员还必须对周围的地质条件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科学种植植物,并根据具体的建筑面积制定实用的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充分了解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5.3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广大工作者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以政府部门颁布的法规为基础落实相关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建设水利工程的认识,贯彻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方针,构建更为有序、和谐的工程架构。工程前期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科学的规划项目,深入调研并勘察施工地区的地形与水文水质,结合当地特点提出更为科学的建设思路。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施工方向与施工细节进行调整。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保证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两者同时进行,控制渣场数量的同时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
结束语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监督下,水利水电工程正在完善中,不断在工作中拓展新思路,对水土保持设计标准建设以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在施工、监测、管理、监理以及保持设计等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有效的指导意见。基于此,通过对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进行规范,可有效规避水电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风险,对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推动作用,保护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降低污染与破坏。
参考文献
[1]李守玉.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检测的发展与探索[J].居舍,2019(35):184.
[2]郭婧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理念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9,37(12):28-29.
[3]李坤.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治淮,2019(12):44-45.
[4]赵冰洋.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9(23):68.
[5]杨磊,张帆,尤雪静,白云.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