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课堂,别样精彩——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概述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阴朋
[导读] 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阴朋
        保定市徐水区南留中学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意识进行开发。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便始终要求初中数学教学需注重凸显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情境教学法恰好能满足新课程改革所提之要求,故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做到多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以此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继而在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全部精力均投放到学习上的同时确保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
        一、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情境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出多种模式,如问题情境、合作情境、实验情境等,然而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所以即使情境教学模式众多,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与规范,这样才能突出情境教学的价值与重要性,呈现出较高的课堂效率。首先,情境教学应当遵循探索性原则,这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我们通过教材为学生所创设的情境,以及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入,一方面,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免由于深度较浅而无法引发学生实现观察、猜想和论证、推理的愿景。其次,情境教学应当遵循情感性原则,对于这一点来说,教师在运用此教学方法的同时,应当全面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与情感,并且通过场景的设定来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氛围当中。那么对于这第一点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情境的创设体现出课堂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还要凸显教学的新颖性,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从而呈现出较高的教学效率与水平。综合这两点我们需要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还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与素养,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在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对情境教学的应用和实施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和类型,应充分考虑相关知识内容和课程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并形成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将问题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显现,并在问题设想和研究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让学生具备更高的个人素养,并且可以将学生的数学逻辑和思维予以有效培养。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并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的良好构建,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初中数学教材中“平面直角坐标系”部分的教学为例,在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利用点坐标确定位置以及利用位置确定坐标的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导入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是有序数对的概念?怎样才能够直观地体现有序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学生会结合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思考,回忆之前学习的数轴表示方法,在对需要两个数轴表示的有序数对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两个数轴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呢?”学生会发现两条数轴是相互垂直的。之后,结合学生探究问题所得的结果,教师进行引导,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注a和b这两个点,并向学生提问:“a点怎样用有序数对表示?”借助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并总结出“一个点和横纵坐标分别是其在x和y轴上的垂足显示的数值”。借助这种问题情境,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有效激发。


        (二)创设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致
        创设一个成功的故事情境在于能将事、理、趣融于一体,将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活”起来,使学生能提起较大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听故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教师要依据这一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情境,尤其是很多蕴含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故事更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数学意识。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向学生讲述了商高和周公之间的故事。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勾股定理,你们知道这条定理是如何发现的吗?学生:不知道。教师:勾股定理是在商高与周公谈话中产生的。当时周公向商高请教关于如何丈量天的高度与地面的问题,商高就提出了直角三角形中所蕴含的勾股定理。当时他们的原话是:“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所以这又称商高定理。教师将原本冰冷的数学定理变成有血有肉、富有趣味的故事情境,有利于引起学生对数学定理的关注和兴趣,使其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与发展。
        (三)创设合作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新课标实验稿中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其中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中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与同伴之间合作学习,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数据整理、表格描述的方法,所以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不同电视台或者不同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音频课件,然后询问学生收视率的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例并给出相应的条件如: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娱乐、新闻、影视、动画等,然后收集小组数据做成表格并求出百分比最后进行表述。由此通过合作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引入竞赛游戏
        游戏受到初中生的广泛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其与学生的身心特征相适应,且初中生具备较强的好胜心理。基于此,教师可创设竞赛游戏类情境。这样既能够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一章节时,教师可举办知识竞赛,让班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并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抢答。在10道题抢答完毕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成绩进行总结和排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好胜心的驱使,纷纷参与进来,既能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在比赛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节时,教师可引入“击鼓传花”的游戏,依据学生的实际座次情况,分别编号处理。以第五排第六个座位的同学为例,编号为5/6。在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随机喊出数字,手捧花的学生要向对应编号的同学及时传递花。这个游戏趣味性较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较高,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学生可充分认识坐标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作为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为学生知识的生长添置“生根发芽”的机会,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不过,创设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一个复杂而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更贴近生活,与学生的发展更匹配,与教学需求更适应,更富有魅力。只有坚持创新的课程追求,基于学生素养提升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以教学情境为主线一以贯之,才能激趣引思,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对学习充满期待,进而培养扎实的数学素养,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唐启秀.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8(12):89.
[2]彭译锋.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04):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