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礼仪礼貌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肖思芳
[导读]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以文明礼貌闻名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文明的教育。
        肖思芳
        暨南大学幼儿园   510630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以文明礼貌闻名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文明的教育。在幼儿园中,幼儿健康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礼仪礼貌的培养。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通常会伴随终身。因此应当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将礼仪礼貌内容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小班幼儿礼仪礼貌培养的对策,助推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班幼儿;文明礼仪;礼貌;培养
        前言:3-6岁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而小班幼儿更是处在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的阶段,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直将文明的行为、礼貌用语等渗透到幼儿的教育中,为幼儿的品德教育奠定基础,培养幼儿从小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有一句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是因为幼儿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很难改变。因此许多幼儿园从小班时期,就重视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的行为。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通过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每一项活动中,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并进一步养成习惯。
一、了解现状,积极建构
        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大部分幼儿都没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行为动作都是比较自我,做法也是比较直接,使得幼儿在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同伴发生争执,会直接用不恰当的方式解决;见到长辈、得到长辈的帮助,没有任何回应。同时现在许多幼儿在家里经常被父母抱怨孩子见到长辈都不会打招呼,怎么教都不愿意听,也不爱叫人,总之就是没有礼貌。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采用积极的方式,多告知或者以身作则让幼儿知道文明的行为和文明礼貌的用法。能够立即清楚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行为等等,所以多使用积极构建的方式,使孩子在知行合一中,幸福健康的成长。
二、以身作则,观念灌输
        熟话说身教胜于言传,幼儿在成长时期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采取模仿的方式。认知程度决定了幼儿只能通过接受形象来理解和学习礼仪礼貌,而观念的反复说教和提醒对幼儿的作用较小。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注重在幼儿面前树立榜样,积极的发挥示范作用。父母和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时期孩子学习和观察的榜样,在礼仪礼貌的培养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导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避免枯燥一味的说教。例如,要培养幼儿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教导幼儿要尊重生命,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并且对待人和动物都要怀有真诚之心。人和动物都有情感,都会感受到爱并回馈给自己。从爱护身边的小动物开始,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会给小动物带来快乐,什么样的行为将给小动物带来伤害和痛苦。小动物跟人一样也会害怕,也会难过。让幼儿学会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父母以身作则,在细节中表现出尊重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产生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小动物的想法,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
三、换位思考,理解必要
        在开展小班幼儿礼仪礼貌培养时,老师应该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多做换位思考,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小班幼儿由于心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身心成长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老师需要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幼儿的行为,便于针对礼仪礼貌开展更好的教育。


(一)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与幼儿换位思考
        在开展礼仪礼貌培养教学中,老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和实际情况。便于师幼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可以采用幼儿和老师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幼儿老师能够深刻的认知幼儿在小班阶段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礼仪礼貌教学中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
(二)理解幼儿错误和不足,与幼儿换位思考
        由于小班幼儿的自尊心较强,对于外界肯定和赞许较为在意,因此老师在教育礼仪礼貌时,应该采取宽容的心态看待幼儿错误和不足之处[1]。而不是采取批评的方法,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阻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幼儿老师需要充分理解幼儿错误和不足,与幼儿换位思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幼儿关心和照顾,采用幼儿可以接受的形式和方法进行教育。
        (三)主题教学活动渗入日常生活,感受礼貌用语的魅力。
        通过主题教学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的交往,让幼儿通过尝试用文明礼貌去做人做事、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及其起到的作用,能够习惯性地去使用礼貌用语,做文明事。让良好的行为与礼貌用语相结合促进幼儿的交往、解决和化解同伴之间的矛盾。如:当同伴交往中因小事而发生摩擦,相互说一声“对不起”就可以化解矛盾,这是礼貌用语起到的作用;当教师给幼儿盛饭,幼儿要感谢教师的帮助,可以用一句“谢谢”对教师表示敬意,教师也可以回一句“不客气”,彼此相互尊重,这是礼貌用语的魅力。在教学上我们通过学习文明礼貌用语,让幼儿在集体的情景游戏中学习“你好、再见、对不起、不客气、请进请坐请让让等等礼貌用语”同时帮助幼儿理解需要使用礼貌语言的情境画面。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与老师、同伴礼貌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将做客的礼仪融入到情境表演中,让孩子们在情景表演中自然的学习做客的和招待的基本礼貌用语,是孩子们的获得有效的经验,印象更加深刻。在区域活动中会提供区域材料,如茶杯茶壶、小点心、文明礼貌用语的小卡片,让幼儿通过提供的区域材料进行情景游戏。灵活使用礼貌用语。
四、家园共育,有爱互助
        在小班幼儿礼仪礼貌的教育中,老师和学校具有重要的责任,同时家长的教育作用也不能忽视。除了幼儿园外,家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家人也是对幼儿产生影响最大的人[2]。一般在家的情况,家长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机会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实现家园共育,有爱互助,共同努力。由于在幼儿园内,不仅需要老师的细心指导和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督促。父母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温馨和谐讲礼仪的家庭氛围,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做好孩子的表率[2]。此外,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家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礼仪礼貌当中。老师可以按时将幼儿在园区的表现告知家长,同时让家长把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由教师切实的制定计划和目标,加强家庭礼仪礼貌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礼仪礼貌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由于幼儿礼仪礼貌塑造性较强,幼儿时期的培养,将会影响一生的成长。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应当积极的教导幼儿,以身作则,灌输正确有益的思想观念,与幼儿换位思考。并且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成长,需要家校共育,密切配合来实现。循循渐进地引导和感染,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礼貌。?同时礼仪礼貌在社会交往中,是行为规范,是道德思想的体现,对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馨予.幼儿园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J].湖北农机化,2020(06):33.
[2]曹琳芳. 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