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霞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胜利幼儿园
摘要:美术活动是儿童感性地把握世界和表达他们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在多种美术活动中,有一种非常适合大班教学的创作形式——粘土画。它既能满足幼儿玩泥巴般的手工快乐,又能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绘画效果。
关键词:大班幼儿 粘土画 兴趣
作为幼儿园美术小组的成员,我和课题小组人员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对大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进行了深入探究。那么,如何激发大班幼儿对粘土画的创作兴趣,是我们探索幼儿创意美术(粘土画)道路上思考的问题。
一、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助创作。
《指南》中提出:“家庭、幼儿园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自主绘画活动。”记得有一次,孩子们都围着美工桌低头操作,我情不自禁走进一看,孩子们手上都是拿着统一颜色同一大小的黏土在“创作”,无一例外地都在捏大大小小的“小圆球”。我好奇地问:“你们在搓汤圆吗?”其中一位小女孩说:“对呀,我们的汤圆都是白色的!”锅盖头男孩说:“老师,我不想玩粘土了,一点不好玩!”看着材料单一,摆放凌乱的美工区,谁会有兴趣创作粘土画呢?后来,我们根据本学期设定的粘土画主题《到菜园走走》,对美工区进行了规整,并分类、分区、有序地陈列在材料架上:工具区有剪刀、双面胶、彩笔等;材料区有各色轻粘土、水粉颜料等;展示区有孩子们的作品等等。此外,我们还根据粘土画主题,请孩子们收集创作粘土画需要用到的材料。孩子们都特别有想法:“我捡到了树枝,可以粘到我的粘土画上做成《番茄小人》”;“我和妈妈在公园里收集了好多的树叶,可以给我的粘土画《白萝卜》戴上树叶帽子、穿上树叶裙子,就可以变成有趣的《白萝卜先生和红萝卜小姐》,真好玩!”“老师,我把每次庆生会的蛋糕纸碟、小叉子都收集起来,我就能够做出一幅美味的粘土画《好吃的蔬菜》”......材料的有序摆放,幼儿取放更加的方便;材料的多样投放,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作粘土画提供支持,孩子们能不对粘土画创作产生兴趣吗?
二、增加启发性欣赏材料助创作。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环境是孩子们的第三位老师。当孩子们出身于丰富多元的环境中时,他们对粘土画的创作更加敏感,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在美工区我们老师增加了启发性材料,如在展示区的墙面上展示一系列蔬果的名画:齐白石《葫芦》、《大白菜》、《荔枝》等等。我们还会请孩子们带来自家的冬瓜、南瓜、大白菜等农作物,布置我们的美工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如大班孩子创作的《大白菜》中,有的孩子所看到的大白菜是瘦瘦的;有的孩子所看到的大白菜它并不白;有的孩子甚至没有把大白菜的叶子捏出来,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创作的是大白菜宝宝......另外,我们也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多陪孩子到菜园、郊外走走。看看蔬果成长的过程,把孩子们的经历拍成照片粘贴在美工区,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模仿,进行粘土画的创造性表现。
三、捕捉亮点巧做评价,提高兴趣。
卢梭认为:儿童美术创意活动是指儿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想象的智力活动来达到智慧的最高境界。孩子们在粘土画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创作亮点,有效评价指导,就能在无形中激发孩子的创意和灵感,让孩子们在奇思妙想中收获更大的创作兴趣。大班的孩子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了一定的粘土画创作技巧。我们要充分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指导他们确立创作更有意思。如“丰盛的晚餐”中,孩子们都已经会用粘土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蔬菜,因为他们对蔬菜有了深刻的认知了,老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大胆联想:团年晚饭、中秋晚宴餐桌上丰盛的菜肴都是怎么样的?“清蒸吊水鱼”上撒上姜葱显得格外清香;“上汤菜心”加上什么会显得更美味?丰盛的晚餐除了菜肴还会有哪些食物或装饰物呢?孩子们的粘土画呈现大胆:“上汤菜心”上加了香菇皮蛋;餐桌上多了水果、蛋糕;还插上了向日葵做装饰......看到新意构思的作品,老师随机介入跟进,幼儿能够跟好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让创意得到更多的支持。这样捕捉孩子们粘土画创作中的亮点,孩子们的创作得到肯定,得到支持,能对粘土画创作没兴趣吗?
四、变换场所巧添新意,提高兴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利用我们幼儿园的种植园——“慧心小农庄”,刚好可以为孩子们创作粘土画提供有效的支持。贴合本学期粘土画主题《到菜园走走》,开学初刚好有个“植树节”,利用节日主题教学带孩子们到“慧心小农庄”亲自体验种植的乐趣。当孩子们在“慧心小农庄”经过辛勤种植、精心管理、耐心等候,收获了黄瓜、番茄、豆角、向日葵等果实后,他们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及时组织现场粘土画创作,幼儿就会将自己的情感尽情地释放在画面上,感受粘土画带来的无限快乐。印象中最深刻那一幕:大三班的颖颖小朋友一直蹲在冬瓜地边,手上拿着好几卷毛线,那时候我们老师都在旁观察着。直到她把粘土画作品《长满毛毛的冬瓜》完成,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颖颖观察到自己种的冬瓜身上长满了毛毛,她通过对比,最后选用了最细小的缝衣服的针线来装饰她的粘土画《冬瓜》。老师看到感到非常的惊喜。
五、结识伙伴巧显灵感,提高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经过不断地研究探讨,我们老师在每周混龄体育大课间里找到了启发,孩子们不同的场所自由地结伴游戏、交流,在孩子们选择的场景中自由创作,我们尝试着把粘土画跟涂鸦区结合,孩子们的沟通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粘土画创作中,我们倡导孩子们自主结伴,自由交流,老师们组织同班、同龄、混班、混龄等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记得,有一次混龄创作粘土画活动中,我们班的熹熹(大班)动手能力特别的强,对粘土画有了一定的经验了,当他遇到小班的一个孩子问他:“哥哥,番茄笑嘻嘻的,真好看!”熹熹听到特高兴,就开始在弟弟面前自信地展示着自己创作的粘土画:“首先,我是用水粉笔把番茄画出来,再涂上颜色,最后用粘土捏出番茄的眼睛嘴巴.....”这种不同的结伴合作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熹熹还跟弟弟说了一句“粘土画真的很有趣,你想试一下吗?”简单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在结识伙伴中提高了创作兴趣。孩子在活动中结识伙伴,互相交流,巧显灵感;让孩子在思考中探索,体验创美的乐趣;让孩子在交流中收获,感恩分享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吴建英.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创意美术活动的思与行[J].江苏教育报刊社,2020,(2)
[2]吴群红.介入式评价,激活幼儿美术课程的创意[J].江苏教育报刊社,2020,(3)
[3]余新凤.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加”与“减”[J].江苏教育报刊社,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