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 周建梅
[导读]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周建梅
        陕西省延安志丹县保安第二幼儿园
        摘要: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需要人才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人才观、知识观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教育十分注重个体的发展,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幼儿教育应该遵循这一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主要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实施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幼儿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并且通过游戏来学习知识和技能,促进品质情感的发展,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幼儿教育;多样化
        引言
        幼儿教育历来是家长、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类幼儿园如百花齐放,幼儿教育行业竞争加剧,家长及社会也对学前教育质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幼儿教育实践中来看,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类似于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由上至下、单一乏味的课堂知识与活动内容削弱了幼儿汲取知识、获得经验的自主性、积极性,幼儿教育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在大力倡导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大环境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在游戏中完成幼儿教育教学任务的路径,积极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幼儿提供更为多元、多维度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与幼儿园、自然、乡土环境进行交互,感知生活的美好、掌握基本的技能方法、形成创新创造思维与精神。文章基于PBL教学理念,以幼儿园搭高活动为例阐释以问题为导向的游戏活动设计方法、将教学意图渗透至游戏中的游戏化教学实施策略,希望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式提供思路与方法。
        1 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并给予赞赏
        幼儿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合理赞赏与表扬,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激发其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热情。例如,有的幼儿由于性格等原因,不喜欢参加体育游戏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牵起幼儿的小手,和幼儿一起拍球。当幼儿逐渐感受到体育游戏活动的乐趣之后就会树立起自信心,并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可继续鼓励、引导幼儿,不断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另外,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幼儿在身体素质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例如,在开展投掷沙包游戏时,有的幼儿能够准确命中目标,有的幼儿尝试多次也不能投中。对此,教师应尊重其能力的差异,针对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不应责怪批评,而应耐心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并鼓励幼儿进行多次尝试。
        2 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关注幼儿的需要
        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构建自由、宽松、开放的环境,帮助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活动。教师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以商量的方式引导幼儿开展活动,掌握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使幼儿的心理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现实生活的印象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源泉,家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能使幼儿快速融入,真实的生活用品能使幼儿在自然适应,更好地安抚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依赖这个有家感觉的游戏,但其在游戏里各玩各的,没有角色分配,相互间没有互动与联系,教师用相框装起幼儿的“全家福”,引导幼儿了解家里的人物角色和角色任务,从而进行分工与合作。3到6岁的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很朦胧、很脆弱,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保护,因此要宽容对待幼儿在游戏中的失误,幼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尝试着探索、操作,但由于幼儿经验缺乏,其想法并不完善,例如,“他们想要把浆糊和轻质泥质倒到锅里,再分到碗里,说是给生病的幼儿煮粥。”教师耐心地倾听了幼儿的故事,这时如果教师轻率地去批评幼儿,就会大大地挫伤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勇气,教师应对幼儿进行引导启发,与幼儿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设计合理的游戏方案,促进幼儿游戏教学法的正确实施
        合理的游戏方案,能帮助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更顺利,帮助幼儿教师在游戏方案的实施中寻找游戏设置的问题,帮助幼儿教师在今后更好地改进游戏的发展形式。在进行游戏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将幼儿的个人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对应的考虑,为幼儿的建设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幼儿游戏方案的建立,也要将在游戏中会遇到的突发情况、相对应的应急预案考虑进去,这是幼儿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也能更好地凸显幼儿的价值。例如,在实际的游戏方案设计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将新时代的议题也放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帮助幼儿评价游戏的内涵,更好地为游戏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而基础。在日常的游戏设置过程中,为了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开展“堆山造林”的游戏活动。教师事先准备好沙子和铲子,需要提供的工具都是能在游戏的方案中设计的,而方案中的活动的设计和目标的创设以及今后要实现的结果,都要不断地利用方案进行相应的体现,并且将应急的措施在方案中体现出来。比如,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将“堆山造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建立起来,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更好地提升幼儿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告知幼儿不断地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的形式中更好地引导幼儿们形成环保意识。而利用“造林”活动,能更好地体现环保意识的体现,丰富幼儿的展示形式,使幼儿的发展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4 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方式
        做游戏是幼儿的最爱,但是游戏的方式设计也很重要,同一种游戏采用不同的组织和建构方式,幼儿的学习体验也是不同的。在游戏方式的设置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去自主建构和探索,也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为幼儿创建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游戏环境。例如,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词语类游戏是幼儿园十分常用的一种游戏。在教学中,笔者就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进来,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图片,让两个幼儿为一组进行“你演我猜”的词语游戏,一个幼儿通过表演来描绘图片,另一个幼儿来猜词语,这样一来,就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学习体验也更好。
        5 投放适当的游戏材料,推动幼儿游戏发展水平
        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认知水平,投放适当的材料,增加幼儿动手操作难度,推动幼儿水平发展。幼儿的认知是从自身出发,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过多的材料会让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只专注材料的新奇,而影响了幼儿对基本材料的熟悉、操作、归类等方面的认知。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收起过多的同类型玩具,通过幼儿已有的经验让其归纳游戏材料的玩法,更加了解游戏材料的功能,在游戏中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投放合适的材料,引导幼儿专注地完成一件事。
        6 结语
        总之,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围绕幼儿的认知与身心发展特点、学习需求等精心设计游戏投放的时机与方法,以将游戏塑造为幼儿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习得生活技能、获取所需知识的“新窗口”,并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分享快乐。与此同时,让游戏化教学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育人价值,使幼儿在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瑛.课程游戏化与幼儿体育教学[J].江西教育,2019(30).
        [2]郭艳.体育教学游戏化应从幼儿开始[J].内蒙古教育,2016(02).
        [3]韩青,卢凤,冯菲.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05).
        [4]袁志辉.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9(05).
        [5]覃胜飞.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